維基大典 zh_classicalwiki https://zh-classical.wikipedia.org/wiki/%E7%B6%AD%E5%9F%BA%E5%A4%A7%E5%85%B8:%E5%8D%B7%E9%A6%96 MediaWiki 1.44.0-wmf.8 first-letter 媒體 特殊 討論 使用者 使用者討論 維基大典 維基大典討論 檔案 檔案討論 MediaWiki MediaWiki討論 模板 模板討論 說明 說明討論 分類 分類討論 稿 酌稿 TimedText TimedText talk 模組 模組討論 大韓民國大統領 0 11960 412340 406183 2024-12-20T03:24:03Z Reepy1 18397 尹錫悅 見劾, 韓悳洙 權限代行. 412340 wikitext text/x-wiki {{文未準|}} {{無據}} [[File:Flag of the President of South Korea.svg|thumb|right|大韓民國大統領旗]] [[大韓民國]]元首號'''大韓民國大統領'''{{按|[[諺文]]︰대한민국의 대통령}},選賢而得也,五年一任。 ==歷任大韓民國大統領== {{Legend|#FFFFFF|中道者,無所屬|border=1px solid #AAAAAA}} {{Legend|#D2FF78|進步[[自由主義]]者|border=1px solid #AAAAAA}} {{Legend|#ADD8E6|保守自由主義者|border=1px solid #AAAAAA}}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style="font-size:100%;" ! 代 ! 番 ! 顔 ! 名 ! 始作日 ! 終了日 ! 政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一共和國|第一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width="55" height="40" |'''一''' |align="center" width="40" rowspan="3"|一 |align="center" width="150" rowspan="3"|[[File:Rhee Syng-Man in 1948.jpg|80px]] |align="center" width="190" rowspan="3"|'''[[李承晩]]'''<br />(이승만) |align="center" width="145"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 width="145" |[[一九五二年]][[八月十四日]] |align="center" width="125" rowspan="3"|獨立促成中央協議會(독립촉성중앙회)</small></small><br />↓<br />大韓國民黨(대한국민당)<small><small><br />(左右合作)</small></small><br />↓<br />自由黨(자유당)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二''' |align="center"|[[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四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三''' |align="center"|[[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六〇年]][[四月二十六日]] |- |align="center" Colspan="4" |以[[三一五不正選擧]]下野。 [[許政]](허정)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六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六〇年]][[六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민주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 |[[郭尚勳]](곽상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十七日]]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 |- |align="center" Colspan="4" |[[許政]]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二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二共和國|第二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四''' |align="center" |二 |align="center" rowspan="1"|[[File:Yun Posun 1.jpg|80px]] |align="center"|'''[[尹潽善]]'''<br />(윤보선) |align="center"|[[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二日]] |align="center"|[[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民主黨<br />↓<br />新民黨(신민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 | 以下野空職,[[朴正熙]](박정희)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民主共和黨(민주공화당)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三共和國|第三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五''' |align="center" rowspan="3"|三 |align="center" rowspan="3"|[[File:Park_Chung-hee_1963's.png|80px]] |align="center" rowspan="3"|'''[[朴正熙]]'''<br />(박정희) |align="center"|[[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 |align="center" rowspan="3"|民主共和黨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六''' |align="center"|[[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一年]][[六月三十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七''' |align="center"|[[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四共和國|第四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60"|'''八''' |align="center" rowspan="2"|三 |align="center" rowspan="2"|[[File:Park_Chung-hee_1963's.png|80px]] |align="center" rowspan="2"|'''[[朴正熙]]''' |align="center"|[[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align="center" rowspan="2"|民主共和黨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60"|'''九''' |align="center"|[[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 |align="center" Colspan="4" |以[[暗殺朴正煕之事]]空職。[[崔圭夏]](최규하)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align="center" |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 |align="center" |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FFFFFF" |align="center"|'''十''' |align="center"|四 |align="center"|[[File:Choi Kyu Hah.png|80px]] |align="center"|'''[[崔圭夏]]'''<br />(최규하) |align="center"|[[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 |align="center"|[[一九八〇年]][[八月十六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align="center" Colspan="4" |辭任空職。[[朴忠勳]](박충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八〇年]][[八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八〇年]][[九月一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一''' |align="center" |五 |align="center"|[[File:Chun Doo-hwan.png|80px]] |align="center"|'''[[全斗煥]]'''<br />(전두환) |align="center"|[[一九八〇年]][[九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八一年]][[三月二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민주정의당)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五共和國|第五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二''' |align="center"|五 |align="center"|[[File:Chun Doo-hwan.png|80px]] |align="center"|'''[[全斗煥]]''' |align="center"|[[一九八一年]][[三月三日]] |align="center"|[[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六共和國|第六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三''' |align="center"|六 |align="center"|[[File:Roh Tae-woo - cropped, 1989-Mar-13.jpg|80px]] |align="center"|'''[[盧泰愚]]'''<br />(노태우) |align="center"|[[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br />↓<br />民主自由黨(민주자유당)<br />↓<br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四''' |align="center"|七 |align="center"|[[File:Kim_Young Sam 1996.png|80px]] |align="center"|'''[[金泳三]]'''<br />(김영삼) |align="center"|[[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自由黨<br />↓<br />新韓國黨(신한국당)<br />↓<br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四''' |align="center"|八 |align="center"|[[File:Kim_Dae-jung_(Cropped).png|80px]] |align="center"|'''[[金大中]]'''<br />(김대중) |align="center"|[[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新政治國民會議(새정치국민회의)<br />↓<br />新千年民主黨(새천년민주당)<br />↓<br />無所屬 |-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六''' |align="center" |九 |align="center"|[[File:Roh Moo-hyun 3.jpg|80px]] |align="center"|'''[[盧武鉉]]'''<br />(노무현) |align="center"|[[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二日]] |align="center"|新千年民主黨<br />↓<br />開放國民黨(열린우리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空職。[[高建]](고건)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二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五月十四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六''' |align="center" |九 |align="center"|[[File:Roh Moo-hyun 3.jpg|80px]] |align="center"|'''[[盧武鉉]]'''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五月十四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開放國民黨<br />↓<br />無所屬 |-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100"|'''十七''' |align="center"|十 |align="center"|[[File:Sebastián_Piñera_-_Lee_Myung-bak_(cropped).jpg|80px]] |align="center"|'''[[李明博]]'''<br />(이명박) |align="center"|[[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大國家黨(한나라당)<br />↓<br />新國家黨(새누리당) |-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100"|'''十八''' |align="center"|十一 |align="center"|[[File:Geun Hye Park.jpg|80px]] |align="center"|'''[[朴槿惠]]'''<br />(박근혜) |align="center"|[[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 |align="center"|新國家黨 ↓<br />自由韓國黨(자유한국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空職。[[黃教安]](황교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align="center"|[[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十九''' |align="center"|十二 |align="center"|[[檔案:Moon Jae-in May 2017.jpg|115x115像素]] |align="center"|[[文在寅|'''文在寅''']] (문재인) |align="center"|[[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二〇二二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共同民主黨(더불어민주당)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十九''' |align="center"|十二 |align="center"|[[檔案:Yoon_Suk-yeol_in_May_2022.jpg|115x115像素]] |align="center"|[[尹錫悅|'''尹錫悅''']] (윤석열) |align="center"|[[二〇二二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align="center"|國民力量(국민의힘)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空職。[[韓悳洙]](한덕수)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 |align="center"|無所屬 |} ==參見== [[Category:大韓民國大統領世家]] *[[靑瓦臺]] ==它典== *[http://www.president.go.kr/kr/index.php 大韓民國靑瓦臺]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25041228/http://www.president.go.kr/kr/index.php |date=2013-01-25 }} {{殘章}} mkc05psl4wb3bc69fx08x6e0w0xxnt3 412341 412340 2024-12-20T03:28:50Z Reepy1 18397 412341 wikitext text/x-wiki {{文未準|}} {{無據}} [[File:Flag of the President of South Korea.svg|thumb|right|大韓民國大統領旗]] [[大韓民國]]元首號'''大韓民國大統領'''{{按|[[諺文]]︰대한민국의 대통령}},選賢而得也,五年一任。 ==歷任大韓民國大統領== {{Legend|#FFFFFF|中道者,無所屬|border=1px solid #AAAAAA}} {{Legend|#D2FF78|進步[[自由主義]]者|border=1px solid #AAAAAA}} {{Legend|#ADD8E6|保守自由主義者|border=1px solid #AAAAAA}}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style="font-size:100%;" ! 代 ! 番 ! 顔 ! 名 ! 始作日 ! 終了日 ! 政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一共和國|第一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width="55" height="40" |'''一''' |align="center" width="40" rowspan="3"|一 |align="center" width="150" rowspan="3"|[[File:Rhee Syng-Man in 1948.jpg|80px]] |align="center" width="190" rowspan="3"|'''[[李承晩]]'''<br />(이승만) |align="center" width="145"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 width="145" |[[一九五二年]][[八月十四日]] |align="center" width="125" rowspan="3"|獨立促成中央協議會(독립촉성중앙회)</small></small><br />↓<br />大韓國民黨(대한국민당)<small><small><br />(左右合作)</small></small><br />↓<br />自由黨(자유당)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二''' |align="center"|[[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四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三''' |align="center"|[[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六〇年]][[四月二十六日]] |- |align="center" Colspan="4" |以[[三一五不正選擧]]下野。 [[許政]](허정)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六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六〇年]][[六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민주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 |[[郭尚勳]](곽상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十七日]]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 |- |align="center" Colspan="4" |[[許政]]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二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二共和國|第二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四''' |align="center" |二 |align="center" rowspan="1"|[[File:Yun Posun 1.jpg|80px]] |align="center"|'''[[尹潽善]]'''<br />(윤보선) |align="center"|[[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二日]] |align="center"|[[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民主黨<br />↓<br />新民黨(신민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 | 以下野空職,[[朴正熙]](박정희)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民主共和黨(민주공화당)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三共和國|第三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五''' |align="center" rowspan="3"|三 |align="center" rowspan="3"|[[File:Park_Chung-hee_1963's.png|80px]] |align="center" rowspan="3"|'''[[朴正熙]]'''<br />(박정희) |align="center"|[[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 |align="center" rowspan="3"|民主共和黨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六''' |align="center"|[[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一年]][[六月三十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七''' |align="center"|[[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四共和國|第四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60"|'''八''' |align="center" rowspan="2"|三 |align="center" rowspan="2"|[[File:Park_Chung-hee_1963's.png|80px]] |align="center" rowspan="2"|'''[[朴正熙]]''' |align="center"|[[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align="center" rowspan="2"|民主共和黨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60"|'''九''' |align="center"|[[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 |align="center" Colspan="4" |以[[暗殺朴正煕之事]]空職。[[崔圭夏]](최규하)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align="center" |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 |align="center" |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FFFFFF" |align="center"|'''十''' |align="center"|四 |align="center"|[[File:Choi Kyu Hah.png|80px]] |align="center"|'''[[崔圭夏]]'''<br />(최규하) |align="center"|[[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 |align="center"|[[一九八〇年]][[八月十六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align="center" Colspan="4" |辭任空職。[[朴忠勳]](박충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八〇年]][[八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八〇年]][[九月一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一''' |align="center" |五 |align="center"|[[File:Chun Doo-hwan.png|80px]] |align="center"|'''[[全斗煥]]'''<br />(전두환) |align="center"|[[一九八〇年]][[九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八一年]][[三月二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민주정의당)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五共和國|第五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二''' |align="center"|五 |align="center"|[[File:Chun Doo-hwan.png|80px]] |align="center"|'''[[全斗煥]]''' |align="center"|[[一九八一年]][[三月三日]] |align="center"|[[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六共和國|第六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三''' |align="center"|六 |align="center"|[[File:Roh Tae-woo - cropped, 1989-Mar-13.jpg|80px]] |align="center"|'''[[盧泰愚]]'''<br />(노태우) |align="center"|[[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br />↓<br />民主自由黨(민주자유당)<br />↓<br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四''' |align="center"|七 |align="center"|[[File:Kim_Young Sam 1996.png|80px]] |align="center"|'''[[金泳三]]'''<br />(김영삼) |align="center"|[[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自由黨<br />↓<br />新韓國黨(신한국당)<br />↓<br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四''' |align="center"|八 |align="center"|[[File:Kim_Dae-jung_(Cropped).png|80px]] |align="center"|'''[[金大中]]'''<br />(김대중) |align="center"|[[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新政治國民會議(새정치국민회의)<br />↓<br />新千年民主黨(새천년민주당)<br />↓<br />無所屬 |-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六''' |align="center" |九 |align="center"|[[File:Roh Moo-hyun 3.jpg|80px]] |align="center"|'''[[盧武鉉]]'''<br />(노무현) |align="center"|[[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二日]] |align="center"|新千年民主黨<br />↓<br />開放國民黨(열린우리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空職。[[高建]](고건)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二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五月十四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六''' |align="center" |九 |align="center"|[[File:Roh Moo-hyun 3.jpg|80px]] |align="center"|'''[[盧武鉉]]'''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五月十四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開放國民黨<br />↓<br />無所屬 |-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100"|'''十七''' |align="center"|十 |align="center"|[[File:Sebastián_Piñera_-_Lee_Myung-bak_(cropped).jpg|80px]] |align="center"|'''[[李明博]]'''<br />(이명박) |align="center"|[[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大國家黨(한나라당)<br />↓<br />新國家黨(새누리당) |-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100"|'''十八''' |align="center"|十一 |align="center"|[[File:Geun Hye Park.jpg|80px]] |align="center"|'''[[朴槿惠]]'''<br />(박근혜) |align="center"|[[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 |align="center"|新國家黨 ↓<br />自由韓國黨(자유한국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空職。[[黃教安]](황교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align="center"|[[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十九''' |align="center"|十二 |align="center"|[[檔案:Moon Jae-in May 2017.jpg|115x115像素]] |align="center"|[[文在寅|'''文在寅''']] (문재인) |align="center"|[[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二〇二二年]][[五月九日]] |align="center"|共同民主黨(더불어민주당)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二十''' |align="center"|十三 |align="center"|[[檔案:Yoon_Suk-yeol_in_May_2022.jpg|115x115像素]] |align="center"|[[尹錫悅|'''尹錫悅''']] (윤석열) |align="center"|[[二〇二二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align="center"|國民力量(국민의힘)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空職。[[韓悳洙]](한덕수)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 |align="center"|無所屬 |} ==參見== [[Category:大韓民國大統領世家]] *[[靑瓦臺]] ==它典== *[http://www.president.go.kr/kr/index.php 大韓民國靑瓦臺]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25041228/http://www.president.go.kr/kr/index.php |date=2013-01-25 }} {{殘章}} rni9wi1yowuxj70bo78ql2ktpxcs0qf 412342 412341 2024-12-20T04:20:52Z Reepy1 18397 /* 歷任大韓民國大統領 */ 空 => 停 412342 wikitext text/x-wiki {{文未準|}} {{無據}} [[File:Flag of the President of South Korea.svg|thumb|right|大韓民國大統領旗]] [[大韓民國]]元首號'''大韓民國大統領'''{{按|[[諺文]]︰대한민국의 대통령}},選賢而得也,五年一任。 ==歷任大韓民國大統領== {{Legend|#FFFFFF|中道者,無所屬|border=1px solid #AAAAAA}} {{Legend|#D2FF78|進步[[自由主義]]者|border=1px solid #AAAAAA}} {{Legend|#ADD8E6|保守自由主義者|border=1px solid #AAAAAA}}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style="font-size:100%;" ! 代 ! 番 ! 顔 ! 名 ! 始作日 ! 終了日 ! 政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一共和國|第一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width="55" height="40" |'''一''' |align="center" width="40" rowspan="3"|一 |align="center" width="150" rowspan="3"|[[File:Rhee Syng-Man in 1948.jpg|80px]] |align="center" width="190" rowspan="3"|'''[[李承晩]]'''<br />(이승만) |align="center" width="145"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 width="145" |[[一九五二年]][[八月十四日]] |align="center" width="125" rowspan="3"|獨立促成中央協議會(독립촉성중앙회)</small></small><br />↓<br />大韓國民黨(대한국민당)<small><small><br />(左右合作)</small></small><br />↓<br />自由黨(자유당)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二''' |align="center"|[[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四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三''' |align="center"|[[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六〇年]][[四月二十六日]] |- |align="center" Colspan="4" |以[[三一五不正選擧]]下野。 [[許政]](허정)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六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六〇年]][[六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민주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 |[[郭尚勳]](곽상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十七日]]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 |- |align="center" Colspan="4" |[[許政]]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二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二共和國|第二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四''' |align="center" |二 |align="center" rowspan="1"|[[File:Yun Posun 1.jpg|80px]] |align="center"|'''[[尹潽善]]'''<br />(윤보선) |align="center"|[[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二日]] |align="center"|[[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民主黨<br />↓<br />新民黨(신민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 | 以下野空職,[[朴正熙]](박정희)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民主共和黨(민주공화당)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三共和國|第三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五''' |align="center" rowspan="3"|三 |align="center" rowspan="3"|[[File:Park_Chung-hee_1963's.png|80px]] |align="center" rowspan="3"|'''[[朴正熙]]'''<br />(박정희) |align="center"|[[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 |align="center" rowspan="3"|民主共和黨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六''' |align="center"|[[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一年]][[六月三十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七''' |align="center"|[[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四共和國|第四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60"|'''八''' |align="center" rowspan="2"|三 |align="center" rowspan="2"|[[File:Park_Chung-hee_1963's.png|80px]] |align="center" rowspan="2"|'''[[朴正熙]]''' |align="center"|[[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align="center" rowspan="2"|民主共和黨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60"|'''九''' |align="center"|[[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 |align="center" Colspan="4" |以[[暗殺朴正煕之事]]空職。[[崔圭夏]](최규하)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align="center" |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 |align="center" |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FFFFFF" |align="center"|'''十''' |align="center"|四 |align="center"|[[File:Choi Kyu Hah.png|80px]] |align="center"|'''[[崔圭夏]]'''<br />(최규하) |align="center"|[[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 |align="center"|[[一九八〇年]][[八月十六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align="center" Colspan="4" |辭任空職。[[朴忠勳]](박충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八〇年]][[八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八〇年]][[九月一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一''' |align="center" |五 |align="center"|[[File:Chun Doo-hwan.png|80px]] |align="center"|'''[[全斗煥]]'''<br />(전두환) |align="center"|[[一九八〇年]][[九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八一年]][[三月二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민주정의당)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五共和國|第五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二''' |align="center"|五 |align="center"|[[File:Chun Doo-hwan.png|80px]] |align="center"|'''[[全斗煥]]''' |align="center"|[[一九八一年]][[三月三日]] |align="center"|[[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六共和國|第六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三''' |align="center"|六 |align="center"|[[File:Roh Tae-woo - cropped, 1989-Mar-13.jpg|80px]] |align="center"|'''[[盧泰愚]]'''<br />(노태우) |align="center"|[[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br />↓<br />民主自由黨(민주자유당)<br />↓<br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四''' |align="center"|七 |align="center"|[[File:Kim_Young Sam 1996.png|80px]] |align="center"|'''[[金泳三]]'''<br />(김영삼) |align="center"|[[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自由黨<br />↓<br />新韓國黨(신한국당)<br />↓<br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四''' |align="center"|八 |align="center"|[[File:Kim_Dae-jung_(Cropped).png|80px]] |align="center"|'''[[金大中]]'''<br />(김대중) |align="center"|[[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新政治國民會議(새정치국민회의)<br />↓<br />新千年民主黨(새천년민주당)<br />↓<br />無所屬 |-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六''' |align="center" |九 |align="center"|[[File:Roh Moo-hyun 3.jpg|80px]] |align="center"|'''[[盧武鉉]]'''<br />(노무현) |align="center"|[[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二日]] |align="center"|新千年民主黨<br />↓<br />開放國民黨(열린우리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停職。[[高建]](고건)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二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五月十四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六''' |align="center" |九 |align="center"|[[File:Roh Moo-hyun 3.jpg|80px]] |align="center"|'''[[盧武鉉]]'''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五月十四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開放國民黨<br />↓<br />無所屬 |-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100"|'''十七''' |align="center"|十 |align="center"|[[File:Sebastián_Piñera_-_Lee_Myung-bak_(cropped).jpg|80px]] |align="center"|'''[[李明博]]'''<br />(이명박) |align="center"|[[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大國家黨(한나라당)<br />↓<br />新國家黨(새누리당) |-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100"|'''十八''' |align="center"|十一 |align="center"|[[File:Geun Hye Park.jpg|80px]] |align="center"|'''[[朴槿惠]]'''<br />(박근혜) |align="center"|[[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 |align="center"|新國家黨 ↓<br />自由韓國黨(자유한국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空職。[[黃教安]](황교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align="center"|[[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十九''' |align="center"|十二 |align="center"|[[檔案:Moon Jae-in May 2017.jpg|115x115像素]] |align="center"|[[文在寅|'''文在寅''']] (문재인) |align="center"|[[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二〇二二年]][[五月九日]] |align="center"|共同民主黨(더불어민주당)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二十''' |align="center"|十三 |align="center"|[[檔案:Yoon_Suk-yeol_in_May_2022.jpg|115x115像素]] |align="center"|[[尹錫悅|'''尹錫悅''']] (윤석열) |align="center"|[[二〇二二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align="center"|國民力量(국민의힘)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停職。[[韓悳洙]](한덕수)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 |align="center"|無所屬 |} ==參見== [[Category:大韓民國大統領世家]] *[[靑瓦臺]] ==它典== *[http://www.president.go.kr/kr/index.php 大韓民國靑瓦臺]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25041228/http://www.president.go.kr/kr/index.php |date=2013-01-25 }} {{殘章}} jvnkkjqyatslip5xgt4io8v2275ux5p 412343 412342 2024-12-20T04:21:51Z Reepy1 18397 /* 歷任大韓民國大統領 */ 412343 wikitext text/x-wiki {{文未準|}} {{無據}} [[File:Flag of the President of South Korea.svg|thumb|right|大韓民國大統領旗]] [[大韓民國]]元首號'''大韓民國大統領'''{{按|[[諺文]]︰대한민국의 대통령}},選賢而得也,五年一任。 ==歷任大韓民國大統領== {{Legend|#FFFFFF|中道者,無所屬|border=1px solid #AAAAAA}} {{Legend|#D2FF78|進步[[自由主義]]者|border=1px solid #AAAAAA}} {{Legend|#ADD8E6|保守自由主義者|border=1px solid #AAAAAA}}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style="font-size:100%;" ! 代 ! 番 ! 顔 ! 名 ! 始作日 ! 終了日 ! 政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一共和國|第一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width="55" height="40" |'''一''' |align="center" width="40" rowspan="3"|一 |align="center" width="150" rowspan="3"|[[File:Rhee Syng-Man in 1948.jpg|80px]] |align="center" width="190" rowspan="3"|'''[[李承晩]]'''<br />(이승만) |align="center" width="145"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 width="145" |[[一九五二年]][[八月十四日]] |align="center" width="125" rowspan="3"|獨立促成中央協議會(독립촉성중앙회)</small></small><br />↓<br />大韓國民黨(대한국민당)<small><small><br />(左右合作)</small></small><br />↓<br />自由黨(자유당)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二''' |align="center"|[[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四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三''' |align="center"|[[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六〇年]][[四月二十六日]] |- |align="center" Colspan="4" |以[[三一五不正選擧]]下野。 [[許政]](허정)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六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六〇年]][[六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민주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 |[[郭尚勳]](곽상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十七日]]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 |- |align="center" Colspan="4" |[[許政]]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 |[[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二日]] |align="center" | 民主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二共和國|第二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四''' |align="center" |二 |align="center" rowspan="1"|[[File:Yun Posun 1.jpg|80px]] |align="center"|'''[[尹潽善]]'''<br />(윤보선) |align="center"|[[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二日]] |align="center"|[[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align="center"|民主黨<br />↓<br />新民黨(신민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 | 以下野空職,[[朴正熙]](박정희)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民主共和黨(민주공화당)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三共和國|第三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五''' |align="center" rowspan="3"|三 |align="center" rowspan="3"|[[File:Park_Chung-hee_1963's.png|80px]] |align="center" rowspan="3"|'''[[朴正熙]]'''<br />(박정희) |align="center"|[[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 |align="center" rowspan="3"|民主共和黨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六''' |align="center"|[[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一年]][[六月三十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40" |'''七''' |align="center"|[[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 style="background:#ADD8E6" |-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四共和國|第四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60"|'''八''' |align="center" rowspan="2"|三 |align="center" rowspan="2"|[[File:Park_Chung-hee_1963's.png|80px]] |align="center" rowspan="2"|'''[[朴正熙]]''' |align="center"|[[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align="center" rowspan="2"|民主共和黨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60"|'''九''' |align="center"|[[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align="center"|[[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 |align="center" Colspan="4" |以[[暗殺朴正煕之事]]空職。[[崔圭夏]](최규하)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align="center" |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 |align="center" |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FFFFFF" |align="center"|'''十''' |align="center"|四 |align="center"|[[File:Choi Kyu Hah.png|80px]] |align="center"|'''[[崔圭夏]]'''<br />(최규하) |align="center"|[[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 |align="center"|[[一九八〇年]][[八月十六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align="center" Colspan="4" |辭任空職。[[朴忠勳]](박충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 | [[一九八〇年]][[八月十六日]] |align="center" | [[一九八〇年]][[九月一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一''' |align="center" |五 |align="center"|[[File:Chun Doo-hwan.png|80px]] |align="center"|'''[[全斗煥]]'''<br />(전두환) |align="center"|[[一九八〇年]][[九月一日]] |align="center"|[[一九八一年]][[三月二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민주정의당)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五共和國|第五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二''' |align="center"|五 |align="center"|[[File:Chun Doo-hwan.png|80px]] |align="center"|'''[[全斗煥]]''' |align="center"|[[一九八一年]][[三月三日]] |align="center"|[[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color:#C0C0C0;" align=center|'''[[大韓民國第六共和國|第六共和國]]'''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三''' |align="center"|六 |align="center"|[[File:Roh Tae-woo - cropped, 1989-Mar-13.jpg|80px]] |align="center"|'''[[盧泰愚]]'''<br />(노태우) |align="center"|[[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正義黨<br />↓<br />民主自由黨(민주자유당)<br />↓<br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十四''' |align="center"|七 |align="center"|[[File:Kim_Young Sam 1996.png|80px]] |align="center"|'''[[金泳三]]'''<br />(김영삼) |align="center"|[[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民主自由黨<br />↓<br />新韓國黨(신한국당)<br />↓<br />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四''' |align="center"|八 |align="center"|[[File:Kim_Dae-jung_(Cropped).png|80px]] |align="center"|'''[[金大中]]'''<br />(김대중) |align="center"|[[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新政治國民會議(새정치국민회의)<br />↓<br />新千年民主黨(새천년민주당)<br />↓<br />無所屬 |-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六''' |align="center" |九 |align="center"|[[File:Roh Moo-hyun 3.jpg|80px]] |align="center"|'''[[盧武鉉]]'''<br />(노무현) |align="center"|[[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二日]] |align="center"|新千年民主黨<br />↓<br />開放國民黨(열린우리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停職。[[高建]](고건)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二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五月十四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 |'''十六''' |align="center" |九 |align="center"|[[File:Roh Moo-hyun 3.jpg|80px]] |align="center"|'''[[盧武鉉]]''' |align="center"|[[二〇〇四年]][[五月十四日]] |align="center"|[[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開放國民黨<br />↓<br />無所屬 |-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100"|'''十七''' |align="center"|十 |align="center"|[[File:Sebastián_Piñera_-_Lee_Myung-bak_(cropped).jpg|80px]] |align="center"|'''[[李明博]]'''<br />(이명박) |align="center"|[[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align="center"|大國家黨(한나라당)<br />↓<br />新國家黨(새누리당) |-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 height="100"|'''十八''' |align="center"|十一 |align="center"|[[File:Geun Hye Park.jpg|80px]] |align="center"|'''[[朴槿惠]]'''<br />(박근혜) |align="center"|[[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align="center"|[[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 |align="center"|新國家黨 ↓<br />自由韓國黨(자유한국당)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空職。[[黃教安]](황교안)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 |align="center"|[[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無所屬 |- style="background:#D2FF78" |align="center"|'''十九''' |align="center"|十二 |align="center"|[[檔案:Moon Jae-in May 2017.jpg|115x115像素]] |align="center"|[[文在寅|'''文在寅''']] (문재인) |align="center"|[[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二〇二二年]][[五月九日]] |align="center"|共同民主黨(더불어민주당) |- style="background:#ADD8E6" |align="center"|'''二十''' |align="center"|十三 |align="center"|[[檔案:Yoon_Suk-yeol_in_May_2022.jpg|115x115像素]] |align="center"|[[尹錫悅|'''尹錫悅''']] (윤석열) |align="center"|[[二〇二二年]][[五月十日]] |align="center"|[[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align="center"|國民力量(국민의힘) |- |align="center" Colspan="4"|見劾停職。[[韓悳洙]](한덕수)權知大統領事。 |align="center"|[[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 |align="center"|無所屬 |} ==參見== [[Category:大韓民國大統領世家]] *[[靑瓦臺]] ==它典== *[http://www.president.go.kr/kr/index.php 大韓民國靑瓦臺]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25041228/http://www.president.go.kr/kr/index.php |date=2013-01-25 }} {{殘章}} ki38tk7jb73gsmguq4e8qh1mo0jkl2n 蔡襄 0 74225 412323 240614 2024-12-19T13:00:10Z Nakan3 LiF 106546 412323 wikitext text/x-wiki [[File:Cai_Xiang.jpg|縮圖]] '''蔡襄''',字君謨,號莆陽居士,[[北宋]][[福建路]][[興化軍]]仙遊縣人也,[[一零一貳年|大中祥符五年]]生。北宋官員,工書、擅茶道。 襄父親蔡琇初為仙游縣楓亭驛之農,任泉州吏員。襄母盧氏為惠安縣德普里圭峰村名士盧仁之女。 [[一零三零年|天聖八年]],登進士第,初任為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歷諫官、知諫院、進直史館、兼修起居注、知制誥和翰林學士兼三司使。後調任知福州事、福建路轉運使、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事、樞密直學士,知福州事、知泉州事、端明殿學士,知杭州事。 襄為官剛直敢諫,[[宋仁宗]]景祐年間,[[范仲淹]]、[[歐陽修]]、[[余靖]]、[[尹洙]]等因議朝腐之言論遭貶黜,襄為此作《四賢一不肖詩》以聲援之。 治平三年,丁母憂。四年八月,卒於家。贈吏部侍郎,葬於楓亭蔡嶺。乾道年中,贈諡忠惠。 ==軼事== 襄有美鬚,號美髯鬚。一日,蔡襄向宋仁宗進言,仁宗問道:「卿髯甚美,長夜覆之於衾下乎?將置之於外乎?」襄聞之,無言以對。返居,夜寢時,思宋仁宗之問,覆之於衾下?將置之於外?思來想去,使襄一夜輾轉難眠。 ==著== *《茶錄》 *《荔枝譜》 [[Category:宋列傳]] [[Category:仙遊人]] [[Category:福建人]] [[Category:蔡姓|襄]] ea9erqx3ziqcq9vthhz4efosvp5be44 幾內亞 0 77173 412336 359115 2024-12-19T18:56:01Z Aboubacarkhoraa 102813 412336 wikitext text/x-wiki {{國 |國號 = 幾內亞共和國 |國號原文 ={{lang|fr|République de Guinée}} |國旗 = Flag of Guinea.svg |國徽 =Coat of arms of Guinea.svg |國家格言 = 工作,正義,團結 |國家格言原文 = Travail, Justice, Solidarité |國歌 = [[幾內亞之國歌|自由]] |地圖 = Guine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國體 = 共和國 |元首 = 總統[[阿爾法·孔戴]] |總揆 = 總理[[馬馬迪·尤拉]] |國都 = [[科奈克里]] |國語 = [[法語]] |用語 = [[富拉語]] |人口 = 一千零五萬餘 |通貨 = [[幾內亞法郎]] |產值 = 百五十七萬餘美元 |均有 = 千二百四十四美元 |干支 = }} '''幾內亞''',西非一國也,都科納克里。北接[[幾內亞比紹]]、[[塞內加爾]]、[[馬里]],東靠[[象牙海岸]],南鄰[[獅子山共和國|獅子山]]、[[利比里亞]],西瀕大西洋。地方圓二十四萬五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民有一千二百六十餘萬、多奉[[回教]]。 == Galerie == <gallery> File:Guinea_sat.png|atlas Guinea File:Dame_de_Mali_Guinée.jpg|[[:en:fr:Mont Loura|Dame de Mali]] File:Chute_de_Tabouna_à_Kindia_01.jpg|[[:en:fr:Chute de Tabouna|Chute de Tabouna]] à [[:en:fr:Kindia|Kindia]] File:Chute_de_Saala_vue_à_360°_Labé.jpg|[[:en:fr:Chute de Saala|Chute de Saala]] [[:en:fr:Labé|Labé]] File:Chimpanzé_de_Bossou_33.jpg|Chimpanzé de Bossou File:Plage_de_Roume.jpg|Plage sur les [[:en:fr:Îles de Loos|Ile de Loos]] </gallery> {{非洲}} {{stub}} [[Category:非洲史]] qusopgtavui7zgik9i2onyx81o6tp4o 張學良 0 84833 412344 399376 2024-12-20T06:16:23Z CommonsDelinker 441 共享有秩Krd已刪圖:Zhang_Xueliang.jpg,故除之。 412344 wikitext text/x-wiki '''張學良''',字'''漢卿''',清[[一九〇一年|光緒二十七年]]六月三日生。奉天海城人也。父[[張作霖|作霖]],奉系軍閥。 [[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皇姑屯事件|作霖遇刺]]亡,學良繼位,歸順國民政府,稱[[東北易幟]]。 [[一九三一年|二十年]],日軍[[九一八事變|東北尋釁]],學良棄守,滿洲遭據。 [[一九三四年|廿三年]],[[西安事變|兵諫蔣公於西安]],俄為幽禁,後隨國府遷臺。 [[一九九〇年|七十九年]]獲釋,[[一九九三年|八十二年]],遷居[[夏威夷州|夏威夷]],[[二〇〇一年|九十年]]十月十四日卒,享[[嵩壽]]百歲。 [[分類:中華民國列傳]] jmz971p35tfsoj9eia3kc63zm73ub6g 博多卌八 0 89342 412330 412310 2024-12-19T13:51:13Z A09 99210 去[[Special:Contributions/158.140.182.78|158.140.182.78]]之作(欲言之,可至[[User talk:158.140.182.78|此]])為[[User:ToadetteEdit|ToadetteEdit]]之本耳 408565 wikitext text/x-wiki {{外語不入題|HKT48}} [[File:AKB48 (2012) performing in concerts.jpg|thumb|HKT48]] '''HKT48''',[[日本]]歌姬團體也,立於[[二〇一一年|平成廿三年]]十月廿三日。[[秋元康]]作其歌詞。其名出[[福岡縣]][[福岡市]]之古名[[福岡市|博多]]{{按|日語羅馬字'''H'''a'''k'''a'''t'''a之簡}}。 == 鏈 == * [https://www.akb48.co.jp/ 本家] {{stub}} [[分類:秋葉原卌八家族]] 8rddi3tmop0p8iyy5ioeuqaxv9dldp7 雅加達卌八 0 89346 412331 412308 2024-12-19T13:51:52Z A09 99210 去[[Special:Contributions/158.140.182.78|158.140.182.78]]之作(欲言之,可至[[User talk:158.140.182.78|此]])為[[User:94rain|94rain]]之本耳 337986 wikitext text/x-wiki {{外語不入題|JKT48}} [[File:JKT48 Jak-Japan Matsuri Aitakatta.jpg|thumb|JKT48]] '''JKT48''',[[印尼]][[雅加達]]歌姬團體,立於[[二〇一一年|爪哇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其名出[[雅加達]]{{按|'''J'''a'''k'''ar'''t'''a之簡}}。日本團體海外立者一也。 == 鏈 == * [https://www.akb48.co.jp/ 官網] {{stub}} [[分類:秋葉原卌八家族]] [[分類:雅加達]] [[分類:印度尼西亞音樂]] er1yd20eidk88e2n4ymjxlh24xcmqmd 榮伶 0 89352 412328 412309 2024-12-19T13:50:32Z A09 99210 去[[Special:Contributions/158.140.182.78|158.140.182.78]]之作(欲言之,可至[[User talk:158.140.182.78|此]])為[[User:Itsmine|Itsmine]]之本耳 410752 wikitext text/x-wiki {{外語不入題|SKE48}} [[檔案:SKE48、渋谷のど真ん中に期間限定カフェをオープン 03.jpg|縮圖|SKE48]] '''榮伶'''{{按|'''SKE48'''}}者,建於[[二〇〇八年|平成二十年]],立於[[日本]][[愛知]][[榮邑]]。為[[秋葉部]]所屬姊妹團之二,以橙旗為識。其館立於榮中商肆之上,高二層。 初置三部:上部、中部、末部,復立待詔。凡五十又五人,分隸四部。每部設正副部長,掌部務。上部居中,統轄諸事,員額二十,演限十六,精銳者得居之。中部次之,輔佐上部。末部位三,習藝精進。待詔備員,以待升轉。 是館常設演劇,歌舞相濟,兼及談論。每演限二時。遠演必於大城,集萬人觀之。歲終輒有大演,三部待詔,同台獻藝。首演《強者》,繼而製作三十有二曲。辭皆出自秋元氏手,命工鑄曲。選伶習之,數月乃成。 其後館演日盛,觀者輻輳。聲譽日隆,歌曲屢登榜首。松井珠理、松井玲奈二人,嘗為其冠。珠理以英氣名,玲奈以婉約顯。 歷年制度漸修,部制益嚴。伶人選拔有度,升遷有序。習藝必精,登台必審。榮伶之設,榮邑為之改觀。商肆雲集,觀者如織,邑中因之繁榮。所創歌舞,自成一格。製作嚴謹,曲藝精良,影響及於後進,為範式焉。 == 鏈 == * [https://www.akb48.co.jp/ 本家] [[分類:秋葉原卌八家族]] jdhymya4bz9f2agnblbifyeu3kv1t67 使用者討論:Vanished user 2349864 3 111813 412347 386710 2024-12-20T09:06:45Z Kızıl 106565 Kızıl遷頁[[使用者討論:Mijidy]]至[[使用者討論:Vanished user 2349864]]:當重新命名使用者「[[Special:CentralAuth/Mijidy|Mijidy]]」至「[[Special:CentralAuth/Vanished user 2349864|Vanished user 2349864]]」時自動移動頁面 386710 wikitext text/x-wiki {{Template:Welcome|realName=|name=Mijidy}} -- [[用戶:丁子君|丁子君]] ([[用戶討論:丁子君|對話]]) 二〇二二年一二月二六日 (一) 〇四時二六分 (UTC) l7oymtkjnpefx02cf12yzvcc0qy74zs 延平武王 0 120716 412321 411605 2024-12-19T12:35:03Z Nakan3 LiF 106546 /* 親族 */ 412321 wikitext text/x-wiki {{Emperor |圖=[[File:The Portrait of Koxinga.jpg|200px]] |稱號=延平王 |姓名=鄭成功 |廟號= |諡號=武王 |陵墓=鄭成功墓 |政權=[[明鄭]] |生卒=[[明熹宗]][[一六二四年|天啟四年]]<br/>至[[明昭宗|昭宗]][[一六六二年|永曆十六年]] |在位=[[一六六一年|永曆十五年]]<br/>至永曆十六年 |年號=[[永曆 (南明)|永曆]] |先君=無 |嗣君=[[鄭經|延平文王]] }} '''延平武王'''諱'''成功''',亦諱'''森''',姓'''鄭氏''',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鄭芝龍|芝龍]],[[明]][[崇禎]]初,授總兵。 ==背父抗清== [[File:Portrait of Zheng Chenggong.jpg|thumb|鄭成功坐像]] 芝龍嘗娶[[日本]]婦,是生森,入南安學為諸生。芝龍引謁[[明紹宗]],紹宗寵異之。賜姓'''朱''',為更名,尋封「'''忠孝伯'''」。紹宗倚芝龍兄弟擁重兵,芝龍族人彩亦封伯,築壇拜彩、鴻逵為將,分道出師,遷延不即行。[[清]]招撫大學士[[洪承疇]]與芝龍同縣,通書問,芝龍始挾二心。[[順治]]三年,貝勒博洛師自[[浙江]]下福建,芝龍撤仙霞關守兵不為備,紹宗坐是敗。博洛師次[[泉州]],書招芝龍,芝龍率所部降,成功諫不聽。芝龍欲以成功見博洛,鴻逵陰縱之入海。四年,博洛師還,以芝龍歸[[北京|京師]],隸漢軍正黃旗,授三等精奇尼哈番。 成功謀舉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數千人。會將吏盟,仍用紹宗[[隆武]]號,自稱「招討大將軍」。以洪政、陳輝、楊才、張正、余寬、郭新分將所部兵,移軍[[鼓浪嶼]]。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諸父兄中,近遠皆屬目。而彩奉[[朱以海|魯王以海]]自中左所改次長垣,進建國公,屯[[廈門]]。彩弟聯,魯王封為侯,據浯嶼,相與為犄角。成功與彩合兵攻海澄,師赴援,洪政戰死。成功又與鴻逵合兵圍泉州,師赴援,圍解。鴻逵入揭陽,成功頒明年隆武四年大統曆。五年,成功陷同安,進犯泉州。總督陳錦師至,克同安,成功引兵退。六年,成功遣其將[[施琅]]等陷漳浦,下雲霄鎮,進次詔安。[[明昭宗]]稱帝,駐肇慶,至是已三年。成功遣所署光祿卿陳士京朝昭宗,始改用[[永曆 (南明)|永曆]]號,昭宗使封成功「'''延平公'''」。魯王次[[舟山]],彩與魯王貳,殺魯王大學士熊汝霖及其將鄭遵謙。七年,成功攻[[潮州]],總兵王邦俊禦戰,成功敗走。攻碣石寨,不克,施琅出降。成功襲廈門,擊殺聯,奪其軍,彩出駐沙埕。魯王將[[張名振]]討殺汝霖、遵謙罪,擊彩,彩引餘兵走南海,居數年,成功招之還。 ==拒和再戰== 八年,昭宗詔成功援[[廣州市|廣州]],引師南次平海,使其族叔芝筦守廈門。福建巡撫張學聖遣泉州總兵馬得功乘虛入焉,盡攫其家貲以去。成功還,斬芝筦,引兵入漳州。提督楊名高赴援,戰於小盈嶺,名高敗績,進陷漳浦。總督陳錦克舟山,名振進奉魯王南奔,成功使迎居[[金門]]。九年,陷海澄,錦赴援,戰于江東橋,錦敗績。左次泉州,成功復取詔安、南靖、平和,遂圍漳州。錦師次鳳凰山,為其奴所殺,以其首奔成功。漳州圍八閱月,固山額真金礪等自浙江來援,與名高兵合,自長泰間道至漳州,擊破成功。成功入海澄城守,金礪等師薄城,成功將王秀奇、郝文興督兵力禦,不能克。 [[清世祖]]命芝龍書諭成功及鴻逵降,許赦罪授官,成功陽諾,詔金礪等率師還浙江。十年,封芝龍同安侯,而使齎敕封成功海澄公、鴻逵奉化伯,授芝豹左都督。芝龍慮成功不受命,別為書使鴻逵諭意,使至,成功不受命,為書報芝龍。芝豹奉其母詣京師,成功復出掠福建興化諸屬縣。十一年,世祖再遣使諭成功,授靖海將軍,命率所部分屯漳、潮、惠、泉四府。 成功初無意受撫,乃改中左所為思明州,設六官理事,分所部為七十二鎮。遙奉昭宗,承制封拜,月上魯王[[豕]]、米,並厚廩瀘、溪、甯、靖諸王。禮待諸遺臣王忠孝、沈佺期、郭貞一、盧若騰、華若薦、徐孚遠等,置儲賢館以養士。名振進率所部攻[[崇明島|崇明]],謀深入,成功嫉之,以方有和議,召使還,名振俄遇毒死。成功讬科餉,四出劫掠,蔓及上游。福建巡撫佟國器疏聞,清廷密敕為備。晉王[[李定國]]攻[[廣東]]急,使成功趣會師。成功遣其將林察、周瑞率師赴之,遷延不即進。定國敗走,成功又攻漳州,千總劉國軒以城獻,再進,復陷同安。其將甘輝陷仙遊,穴城入,殺掠殆盡,至是和議絕。 ==鏖兵兩江== [[File:Koxinga territory.jpg|left|thumb|鄭成功北伐抗清圖]] 清廷命鄭親王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將軍,率師討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龔鼎孳請誅芝龍,國器亦發芝龍與成功私書,乃奪芝龍爵,下獄。成功遣其將洪旭、陳六禦攻陷舟山,進取[[溫州|溫]]、[[台州|台]],聞濟度師且至,隳安平鎮及漳州、惠安、南安、同安諸城,撤兵聚思明。濟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納,易為書,成功依違答之。世祖又令芝龍自獄中以書招成功,謂不降且族誅,成功終不應。十三年,濟度以水師攻廈門,成功遣其將林順、陳澤拒戰,颶起,師引還。 成功以軍儲置海澄,使王秀奇與黃梧、蘇明同守。梧先與明兄茂攻揭陽未克,成功殺茂,並責梧。梧、明並怨成功,俟秀奇出,以海澄降濟度。詔封梧海澄公,駐漳州,盡發鄭氏墓,斬成功所置官。大將軍伊爾德克舟山,擊殺六禦。成功攻陷閩安城牛心塔,使陳斌戍焉。十四年,師克閩安,斌降而殺之,成功陷台州。 十五年,謀大舉深入,與其將甘輝、餘新等率水師號十萬,陷樂清,遂破溫州,[[張煌言]]來會。將入江,次羊山,遇颶,舟敗,退泊舟山。昭宗使進封為'''延平王''',成功辭,仍稱招討大將軍。十六年五月,成功率輝、新等整軍復出,次崇明。煌言來會,取瓜洲,攻[[鎮江]],使煌言前驅,溯江上。提督管效忠師赴援,戰未合,成功將周全斌以所部陷陣,大雨,騎陷淖,成功兵徒跣擊刺,往來剽疾,效忠師敗績。成功入鎮江,將以違令斬全斌,繼而釋之,使守焉。會攻[[南京]],煌言次[[蕪湖]],廬、鳳、寧、徽、池、太諸府縣多與通款,騰書成功,謂宜收旁郡縣,以陸師急攻南京。成功狃屢勝,方謁[[明太祖]]孝陵,會將吏置酒,輝諫不聽。崇明總兵梁化鳳赴援,江甯總管喀喀木等合滿、漢兵出戰,襲破新軍,諸軍皆奔潰,遂大敗。生得輝猶數萬,棄瓜洲、鎮江,出海,欲取崇明。成功收餘鳳亦還師禦之,成功戰復敗,引還,煌言自間道走免。 世祖遣將軍達素、閩浙總督李率泰分兵出漳州、同安,規取廈門。成功使陳鵬守高崎,族兄泰出浯嶼,而與周全斌、陳輝、黃庭次海門。師自漳州薄海門戰,成功將周瑞、陳堯策死之,迫取輝舟,輝焚舟。戰方急,風起,成功督巨艦沖入,泰亦自浯嶼引舟合擊,師大敗,有滿洲兵二百降,夜沈之海。師自同安鄉高崎,鵬約降,其部將陳蟒奮戰,師以鵬已降,亦敗,成功收鵬殺之,引還。十七年,靖南王[[耿繼茂]]移鎮福建,又以羅讬為安南將軍,討成功。十八年,用黃梧議,徙濱海居民入內地,增兵守邊。 ==驅荷復臺== [[File:Atlas Blaeu-Van der Hem - Taioan.jpg|thumb|荷蘭人所築赤嵌]] [[File:Zeelandia from Dutch.jpg|thumb|荷蘭人所築王城]] 成功自[[江南]]敗還,知進取不易。昭宗入[[緬甸]],聲援絕,勢日蹙,乃規取[[臺灣]]。時[[荷蘭|荷蘭人]]據臺灣<ref>[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855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建立]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7113308/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855 |date=2013-10-17 }}, 歷史文化學習網</ref>,築城二:曰「[[台南市|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門]]。荷蘭人恃鹿耳門水淺不可渡,不為備。成功師至,水驟長丈餘,舟大小銜尾徑進,荷蘭人棄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謂之曰:「土地吾故有,當還我,珍寶恣爾載歸。」圍七閱月,荷蘭兵存者僅百數十,城下,皆遣歸國。成功乃號臺灣為「'''東都'''」,示將迎昭宗東狩焉。以[[陳永華]]為軍師,制法律,定職官,興學校。臺灣周千里,土地饒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萊,興屯聚,令諸將移家實之。水土惡,皆憚行,又以令嚴不敢請,銅山守將郭義、蔡祿入漳州降。是歲,[[清聖祖]]即位,詔戮芝龍及諸子世恩、世廕、世默。 成功既居臺灣,其將陳豹駐南澳,而令世子[[鄭經|經]]居守思明。[[康熙]]元年,成功聽周全斌讒,遣擊豹,豹舉軍入廣州降。惡經與乳媼通,生子,遣泰就殺經及其母[[武妃董氏|董氏]]。會有訛言成功將盡殺諸將留廈門者,值全斌自南澳還,執而囚之,擁經,稱平國公,舉兵拒命。成功方病,聞之,狂怒咬指,五月朔,尚受諸將謁,數日遽卒,年三十九。 ==親族== ===子===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排行 !! 封號 !! 名 !! 字 !! 號 !! 生母 !! 配偶 |- | 1 || 延平王 || [[鄭經]] || 賢之<br/>元之 || 式天 || [[武妃董氏]] || [[唐王妃 (東寧)|延平王妃唐氏]] |- | 2 || 輔政公 || [[鄭聰]] ||哲順 ||怡堂 || [[武妃董氏]] || 魯王女朱氏 |- | 3 || || [[鄭明]] ||哲熙 || 熙之 || 莊氏 || 林氏 |- | 4 || || [[鄭睿]] ||哲聖 || 聖之 || 莊氏 || |- | 5 || || [[鄭智 (鄭成功子)|鄭智]] || 哲錫|| 錫之 || 莊氏 || 洪氏 |- | 6 || || [[鄭寬]] || 哲碩|| 碩之 || 溫氏 || 林氏 |- | 7 || || [[鄭裕 (鄭成功子)|鄭裕]] || 哲益 || 益之 || [[武妃董氏]] || 王氏 |- | 8 || || [[鄭溫 (鄭成功子)|鄭溫]] || 哲念 || 念齋 || 史氏 || 劉氏 |- | 9 || || [[鄭柔]] || 哲能 || 能之|| 溫氏 || 洪氏 |- | 10 || || [[鄭發]] || 哲奮 || 奮之 || 蔡氏 || |} ===女===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排行 !! 封號 !! 名 !! 生母 !! 配偶 |- | 1 || [[縣主 (中國)|縣主]] || 鄭氏 || || [[儀賓]][[柯良]] |- | 2 || 縣主 || 鄭氏 || || 儀賓[[甘孟煜]] |- | 3 || 縣主 || 鄭氏 || || 儀賓[[洪允中]] |- | 4 || 縣主 || 鄭氏 || || 儀賓[[朱弘桓]] |} ===子孫=== 九世孫[[鄭守讓]] 鄭愁予 ==引據== {{reflist}} * 王翀:[https://www.amazon.com/Interpreting-Zheng-Chenggong-Chong-Wang/dp/363909266X Interpreting Zheng Chenggong: The Politics of Dramatizing a Historical Figure in Japan, China, and Taiwan.] {{Wayback|url=https://www.amazon.com/Interpreting-Zheng-Chenggong-Chong-Wang/dp/363909266X |date=20220321125543 }} 著;VDM Verlag, 2008; ISBN 978-3-639-09266-0 *《發現臺灣》上冊;天下雜誌 編輯;《天下雜誌》,第8頁至第45頁;ISBN 978-957-9079-16-7 * 陳錦昌:《鄭成功的臺灣時代》;遠足;ISBN 978-957-29670-2-7 * 陳文德:《鄭芝龍大傳》;遠流:ISBN 978-957-32-3482-1 * Philippus Daniel Meij van Meijensteen 著,江樹生 譯註:《梅氏日記》,《漢聲雜誌》132期;ISSN 1023-0386 * 朱希祖:《鄭延平王受明官爵考》 * 江仁傑:《解構鄭成功》,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4120-7 * 《日本見聞錄》,弘道館 * 《鄭成功畫像、臺灣民主國旗修復科學檢測報告》;國立臺灣博物館,2007年12月,ISBN 9789860114058 * 鄭仰峻:[http://www.kyu.edu.tw/93/kypaper/v12/file/13.pdf 〈鄭成功死因考〉] {{Wayback|url=http://www.kyu.edu.tw/93/kypaper/v12/file/13.pdf |date=20190214205606 }},《高苑學報》2006-07 [[分類:明列傳]] [[分類:東寧本紀]] ssfju726zr2985snpf96516zb6zsz4c 412322 412321 2024-12-19T12:40:02Z Nakan3 LiF 106546 /* 子孫 */ 412322 wikitext text/x-wiki {{Emperor |圖=[[File:The Portrait of Koxinga.jpg|200px]] |稱號=延平王 |姓名=鄭成功 |廟號= |諡號=武王 |陵墓=鄭成功墓 |政權=[[明鄭]] |生卒=[[明熹宗]][[一六二四年|天啟四年]]<br/>至[[明昭宗|昭宗]][[一六六二年|永曆十六年]] |在位=[[一六六一年|永曆十五年]]<br/>至永曆十六年 |年號=[[永曆 (南明)|永曆]] |先君=無 |嗣君=[[鄭經|延平文王]] }} '''延平武王'''諱'''成功''',亦諱'''森''',姓'''鄭氏''',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鄭芝龍|芝龍]],[[明]][[崇禎]]初,授總兵。 ==背父抗清== [[File:Portrait of Zheng Chenggong.jpg|thumb|鄭成功坐像]] 芝龍嘗娶[[日本]]婦,是生森,入南安學為諸生。芝龍引謁[[明紹宗]],紹宗寵異之。賜姓'''朱''',為更名,尋封「'''忠孝伯'''」。紹宗倚芝龍兄弟擁重兵,芝龍族人彩亦封伯,築壇拜彩、鴻逵為將,分道出師,遷延不即行。[[清]]招撫大學士[[洪承疇]]與芝龍同縣,通書問,芝龍始挾二心。[[順治]]三年,貝勒博洛師自[[浙江]]下福建,芝龍撤仙霞關守兵不為備,紹宗坐是敗。博洛師次[[泉州]],書招芝龍,芝龍率所部降,成功諫不聽。芝龍欲以成功見博洛,鴻逵陰縱之入海。四年,博洛師還,以芝龍歸[[北京|京師]],隸漢軍正黃旗,授三等精奇尼哈番。 成功謀舉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數千人。會將吏盟,仍用紹宗[[隆武]]號,自稱「招討大將軍」。以洪政、陳輝、楊才、張正、余寬、郭新分將所部兵,移軍[[鼓浪嶼]]。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諸父兄中,近遠皆屬目。而彩奉[[朱以海|魯王以海]]自中左所改次長垣,進建國公,屯[[廈門]]。彩弟聯,魯王封為侯,據浯嶼,相與為犄角。成功與彩合兵攻海澄,師赴援,洪政戰死。成功又與鴻逵合兵圍泉州,師赴援,圍解。鴻逵入揭陽,成功頒明年隆武四年大統曆。五年,成功陷同安,進犯泉州。總督陳錦師至,克同安,成功引兵退。六年,成功遣其將[[施琅]]等陷漳浦,下雲霄鎮,進次詔安。[[明昭宗]]稱帝,駐肇慶,至是已三年。成功遣所署光祿卿陳士京朝昭宗,始改用[[永曆 (南明)|永曆]]號,昭宗使封成功「'''延平公'''」。魯王次[[舟山]],彩與魯王貳,殺魯王大學士熊汝霖及其將鄭遵謙。七年,成功攻[[潮州]],總兵王邦俊禦戰,成功敗走。攻碣石寨,不克,施琅出降。成功襲廈門,擊殺聯,奪其軍,彩出駐沙埕。魯王將[[張名振]]討殺汝霖、遵謙罪,擊彩,彩引餘兵走南海,居數年,成功招之還。 ==拒和再戰== 八年,昭宗詔成功援[[廣州市|廣州]],引師南次平海,使其族叔芝筦守廈門。福建巡撫張學聖遣泉州總兵馬得功乘虛入焉,盡攫其家貲以去。成功還,斬芝筦,引兵入漳州。提督楊名高赴援,戰於小盈嶺,名高敗績,進陷漳浦。總督陳錦克舟山,名振進奉魯王南奔,成功使迎居[[金門]]。九年,陷海澄,錦赴援,戰于江東橋,錦敗績。左次泉州,成功復取詔安、南靖、平和,遂圍漳州。錦師次鳳凰山,為其奴所殺,以其首奔成功。漳州圍八閱月,固山額真金礪等自浙江來援,與名高兵合,自長泰間道至漳州,擊破成功。成功入海澄城守,金礪等師薄城,成功將王秀奇、郝文興督兵力禦,不能克。 [[清世祖]]命芝龍書諭成功及鴻逵降,許赦罪授官,成功陽諾,詔金礪等率師還浙江。十年,封芝龍同安侯,而使齎敕封成功海澄公、鴻逵奉化伯,授芝豹左都督。芝龍慮成功不受命,別為書使鴻逵諭意,使至,成功不受命,為書報芝龍。芝豹奉其母詣京師,成功復出掠福建興化諸屬縣。十一年,世祖再遣使諭成功,授靖海將軍,命率所部分屯漳、潮、惠、泉四府。 成功初無意受撫,乃改中左所為思明州,設六官理事,分所部為七十二鎮。遙奉昭宗,承制封拜,月上魯王[[豕]]、米,並厚廩瀘、溪、甯、靖諸王。禮待諸遺臣王忠孝、沈佺期、郭貞一、盧若騰、華若薦、徐孚遠等,置儲賢館以養士。名振進率所部攻[[崇明島|崇明]],謀深入,成功嫉之,以方有和議,召使還,名振俄遇毒死。成功讬科餉,四出劫掠,蔓及上游。福建巡撫佟國器疏聞,清廷密敕為備。晉王[[李定國]]攻[[廣東]]急,使成功趣會師。成功遣其將林察、周瑞率師赴之,遷延不即進。定國敗走,成功又攻漳州,千總劉國軒以城獻,再進,復陷同安。其將甘輝陷仙遊,穴城入,殺掠殆盡,至是和議絕。 ==鏖兵兩江== [[File:Koxinga territory.jpg|left|thumb|鄭成功北伐抗清圖]] 清廷命鄭親王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將軍,率師討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龔鼎孳請誅芝龍,國器亦發芝龍與成功私書,乃奪芝龍爵,下獄。成功遣其將洪旭、陳六禦攻陷舟山,進取[[溫州|溫]]、[[台州|台]],聞濟度師且至,隳安平鎮及漳州、惠安、南安、同安諸城,撤兵聚思明。濟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納,易為書,成功依違答之。世祖又令芝龍自獄中以書招成功,謂不降且族誅,成功終不應。十三年,濟度以水師攻廈門,成功遣其將林順、陳澤拒戰,颶起,師引還。 成功以軍儲置海澄,使王秀奇與黃梧、蘇明同守。梧先與明兄茂攻揭陽未克,成功殺茂,並責梧。梧、明並怨成功,俟秀奇出,以海澄降濟度。詔封梧海澄公,駐漳州,盡發鄭氏墓,斬成功所置官。大將軍伊爾德克舟山,擊殺六禦。成功攻陷閩安城牛心塔,使陳斌戍焉。十四年,師克閩安,斌降而殺之,成功陷台州。 十五年,謀大舉深入,與其將甘輝、餘新等率水師號十萬,陷樂清,遂破溫州,[[張煌言]]來會。將入江,次羊山,遇颶,舟敗,退泊舟山。昭宗使進封為'''延平王''',成功辭,仍稱招討大將軍。十六年五月,成功率輝、新等整軍復出,次崇明。煌言來會,取瓜洲,攻[[鎮江]],使煌言前驅,溯江上。提督管效忠師赴援,戰未合,成功將周全斌以所部陷陣,大雨,騎陷淖,成功兵徒跣擊刺,往來剽疾,效忠師敗績。成功入鎮江,將以違令斬全斌,繼而釋之,使守焉。會攻[[南京]],煌言次[[蕪湖]],廬、鳳、寧、徽、池、太諸府縣多與通款,騰書成功,謂宜收旁郡縣,以陸師急攻南京。成功狃屢勝,方謁[[明太祖]]孝陵,會將吏置酒,輝諫不聽。崇明總兵梁化鳳赴援,江甯總管喀喀木等合滿、漢兵出戰,襲破新軍,諸軍皆奔潰,遂大敗。生得輝猶數萬,棄瓜洲、鎮江,出海,欲取崇明。成功收餘鳳亦還師禦之,成功戰復敗,引還,煌言自間道走免。 世祖遣將軍達素、閩浙總督李率泰分兵出漳州、同安,規取廈門。成功使陳鵬守高崎,族兄泰出浯嶼,而與周全斌、陳輝、黃庭次海門。師自漳州薄海門戰,成功將周瑞、陳堯策死之,迫取輝舟,輝焚舟。戰方急,風起,成功督巨艦沖入,泰亦自浯嶼引舟合擊,師大敗,有滿洲兵二百降,夜沈之海。師自同安鄉高崎,鵬約降,其部將陳蟒奮戰,師以鵬已降,亦敗,成功收鵬殺之,引還。十七年,靖南王[[耿繼茂]]移鎮福建,又以羅讬為安南將軍,討成功。十八年,用黃梧議,徙濱海居民入內地,增兵守邊。 ==驅荷復臺== [[File:Atlas Blaeu-Van der Hem - Taioan.jpg|thumb|荷蘭人所築赤嵌]] [[File:Zeelandia from Dutch.jpg|thumb|荷蘭人所築王城]] 成功自[[江南]]敗還,知進取不易。昭宗入[[緬甸]],聲援絕,勢日蹙,乃規取[[臺灣]]。時[[荷蘭|荷蘭人]]據臺灣<ref>[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855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建立]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7113308/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855 |date=2013-10-17 }}, 歷史文化學習網</ref>,築城二:曰「[[台南市|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門]]。荷蘭人恃鹿耳門水淺不可渡,不為備。成功師至,水驟長丈餘,舟大小銜尾徑進,荷蘭人棄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謂之曰:「土地吾故有,當還我,珍寶恣爾載歸。」圍七閱月,荷蘭兵存者僅百數十,城下,皆遣歸國。成功乃號臺灣為「'''東都'''」,示將迎昭宗東狩焉。以[[陳永華]]為軍師,制法律,定職官,興學校。臺灣周千里,土地饒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萊,興屯聚,令諸將移家實之。水土惡,皆憚行,又以令嚴不敢請,銅山守將郭義、蔡祿入漳州降。是歲,[[清聖祖]]即位,詔戮芝龍及諸子世恩、世廕、世默。 成功既居臺灣,其將陳豹駐南澳,而令世子[[鄭經|經]]居守思明。[[康熙]]元年,成功聽周全斌讒,遣擊豹,豹舉軍入廣州降。惡經與乳媼通,生子,遣泰就殺經及其母[[武妃董氏|董氏]]。會有訛言成功將盡殺諸將留廈門者,值全斌自南澳還,執而囚之,擁經,稱平國公,舉兵拒命。成功方病,聞之,狂怒咬指,五月朔,尚受諸將謁,數日遽卒,年三十九。 ==親族== ===子===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排行 !! 封號 !! 名 !! 字 !! 號 !! 生母 !! 配偶 |- | 1 || 延平王 || [[鄭經]] || 賢之<br/>元之 || 式天 || [[武妃董氏]] || [[唐王妃 (東寧)|延平王妃唐氏]] |- | 2 || 輔政公 || [[鄭聰]] ||哲順 ||怡堂 || [[武妃董氏]] || 魯王女朱氏 |- | 3 || || [[鄭明]] ||哲熙 || 熙之 || 莊氏 || 林氏 |- | 4 || || [[鄭睿]] ||哲聖 || 聖之 || 莊氏 || |- | 5 || || [[鄭智 (鄭成功子)|鄭智]] || 哲錫|| 錫之 || 莊氏 || 洪氏 |- | 6 || || [[鄭寬]] || 哲碩|| 碩之 || 溫氏 || 林氏 |- | 7 || || [[鄭裕 (鄭成功子)|鄭裕]] || 哲益 || 益之 || [[武妃董氏]] || 王氏 |- | 8 || || [[鄭溫 (鄭成功子)|鄭溫]] || 哲念 || 念齋 || 史氏 || 劉氏 |- | 9 || || [[鄭柔]] || 哲能 || 能之|| 溫氏 || 洪氏 |- | 10 || || [[鄭發]] || 哲奮 || 奮之 || 蔡氏 || |} ===女===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排行 !! 封號 !! 名 !! 生母 !! 配偶 |- | 1 || [[縣主 (中國)|縣主]] || 鄭氏 || || [[儀賓]][[柯良]] |- | 2 || 縣主 || 鄭氏 || || 儀賓[[甘孟煜]] |- | 3 || 縣主 || 鄭氏 || || 儀賓[[洪允中]] |- | 4 || 縣主 || 鄭氏 || || 儀賓[[朱弘桓]] |} ===後人=== 九世孫,櫻花鉤吻鮭之父[[鄭守讓]]<br> 十一世孫鄭愁予,現存。 ==引據== {{reflist}} * 王翀:[https://www.amazon.com/Interpreting-Zheng-Chenggong-Chong-Wang/dp/363909266X Interpreting Zheng Chenggong: The Politics of Dramatizing a Historical Figure in Japan, China, and Taiwan.] {{Wayback|url=https://www.amazon.com/Interpreting-Zheng-Chenggong-Chong-Wang/dp/363909266X |date=20220321125543 }} 著;VDM Verlag, 2008; ISBN 978-3-639-09266-0 *《發現臺灣》上冊;天下雜誌 編輯;《天下雜誌》,第8頁至第45頁;ISBN 978-957-9079-16-7 * 陳錦昌:《鄭成功的臺灣時代》;遠足;ISBN 978-957-29670-2-7 * 陳文德:《鄭芝龍大傳》;遠流:ISBN 978-957-32-3482-1 * Philippus Daniel Meij van Meijensteen 著,江樹生 譯註:《梅氏日記》,《漢聲雜誌》132期;ISSN 1023-0386 * 朱希祖:《鄭延平王受明官爵考》 * 江仁傑:《解構鄭成功》,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4120-7 * 《日本見聞錄》,弘道館 * 《鄭成功畫像、臺灣民主國旗修復科學檢測報告》;國立臺灣博物館,2007年12月,ISBN 9789860114058 * 鄭仰峻:[http://www.kyu.edu.tw/93/kypaper/v12/file/13.pdf 〈鄭成功死因考〉] {{Wayback|url=http://www.kyu.edu.tw/93/kypaper/v12/file/13.pdf |date=20190214205606 }},《高苑學報》2006-07 [[分類:明列傳]] [[分類:東寧本紀]] iihnjyh8xj1ryxocm6j5lotdrheypw9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0 125446 412320 2024-12-19T12:26:37Z Nakan3 LiF 106546 本頁由該校學生所做,雖說字短,之後會增編,還望各位仁兄別刪。 412320 wikitext text/x-wiki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紀念建校百年典禮。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0jp586n92ecxu0yqchfk5h71liho6cn 412325 412320 2024-12-19T13:31:45Z Nakan3 LiF 106546 412325 wikitext text/x-wiki [[File:TNFSH_emblem.svg|縮圖]]'''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紀念建校百年典禮。 ==歷任校長== '''日治時期'''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高 橋 隆 || 公曆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二任 || 小形留吉 || 公曆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三任 || [[矢野速吉]] || 公曆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後藤義光 || 公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今井盛太郎 || 公曆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三年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六任 || 芝原仙雄 || 公曆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迄。 |} '''中華民國時期'''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蘇惠鏗 || 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公曆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二任 || 鄧芝如 || 公曆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迄。 |- | 第三任 || [[金樹榮]] || 公曆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九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李昇|李 昇]] || 公曆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史振鼎]] || 公曆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迄。 |- | 第六任 || 黃炎祥 || 公曆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七任 || 蔡 勇 || 公曆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日迄。 |- | 第八任 || 張逸群 || 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九任 || 黃運生 || 公曆二千零九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任 || 張添唐 || 公曆二千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一任 || 廖財固 || 公曆二千十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今。 |}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nfb9iv20ncrlr2ykwzx60e9krz51vyl 412326 412325 2024-12-19T13:33:09Z Nakan3 LiF 106546 /* 歷任校長 */ 412326 wikitext text/x-wiki [[File:TNFSH_emblem.svg|縮圖]]'''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紀念建校百年典禮。 ==歷校長== '''日治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高 橋 隆 || 公曆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二任 || 小形留吉 || 公曆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三任 || [[矢野速吉]] || 公曆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後藤義光 || 公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今井盛太郎 || 公曆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三年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六任 || 芝原仙雄 || 公曆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迄。 |} '''中華民國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蘇惠鏗 || 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公曆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二任 || 鄧芝如 || 公曆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迄。 |- | 第三任 || [[金樹榮]] || 公曆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九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李昇|李 昇]] || 公曆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史振鼎]] || 公曆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迄。 |- | 第六任 || 黃炎祥 || 公曆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七任 || 蔡 勇 || 公曆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日迄。 |- | 第八任 || 張逸群 || 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九任 || 黃運生 || 公曆二千零九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任 || 張添唐 || 公曆二千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一任 || 廖財固 || 公曆二千十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今。 |}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9zf49vsusf8o3fbxos29mguq14ft0pa 412327 412326 2024-12-19T13:43:00Z Nakan3 LiF 106546 412327 wikitext text/x-wiki [[File:TNFSH_emblem.svg|縮圖]]'''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紀念建校百年典禮。 ==歷校長== '''日治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高 橋 隆 || 公曆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二任 || 小形留吉 || 公曆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三任 || [[矢野速吉]] || 公曆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後藤義光 || 公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今井盛太郎 || 公曆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三年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六任 || 芝原仙雄 || 公曆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迄。 |} '''中華民國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蘇惠鏗 || 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公曆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二任 || 鄧芝如 || 公曆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迄。 |- | 第三任 || [[金樹榮]] || 公曆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九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李昇|李 昇]] || 公曆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史振鼎]] || 公曆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迄。 |- | 第六任 || 黃炎祥 || 公曆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七任 || 蔡 勇 || 公曆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日迄。 |- | 第八任 || 張逸群 || 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九任 || 黃運生 || 公曆二千零九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任 || 張添唐 || 公曆二千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一任 || 廖財固 || 公曆二千十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今。 |}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校友== 葉石濤 == 胞校 == *{{KOR}} {{link-zh|慶熙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及中學 *{{KOR}} 慶尚高等學校 *{{JPN}} {{link-ja|宮城縣宮城第一高等學校|宮城県宮城第一高等学校}} *{{JPN}} {{link-ja|愛知縣一宮西高等學校|愛知県立一宮西高等学校}} *{{JPN}} {{link-zh|筑波大學附屬駒場中學校及高等學校}} *{{KOR}} 仁川鎮山科學高中 *{{JPN}} {{link-ja|靜岡縣立藤枝東高等學校|静岡県立藤枝東高等学校}} *{{JPN}} {{link-ja|駒場東邦中學校・高等學校|駒場東邦中学校・高等学校}} q4cabmc6v33tku4zehlr5e2jdcopsg5 412329 412327 2024-12-19T13:50:54Z Nakan3 LiF 106546 /* 胞校 */ 412329 wikitext text/x-wiki [[File:TNFSH_emblem.svg|縮圖]]'''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紀念建校百年典禮。 ==歷校長== '''日治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高 橋 隆 || 公曆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二任 || 小形留吉 || 公曆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三任 || [[矢野速吉]] || 公曆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後藤義光 || 公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今井盛太郎 || 公曆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三年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六任 || 芝原仙雄 || 公曆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迄。 |} '''中華民國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蘇惠鏗 || 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公曆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二任 || 鄧芝如 || 公曆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迄。 |- | 第三任 || [[金樹榮]] || 公曆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九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李昇|李 昇]] || 公曆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史振鼎]] || 公曆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迄。 |- | 第六任 || 黃炎祥 || 公曆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七任 || 蔡 勇 || 公曆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日迄。 |- | 第八任 || 張逸群 || 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九任 || 黃運生 || 公曆二千零九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任 || 張添唐 || 公曆二千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一任 || 廖財固 || 公曆二千十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今。 |}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校友== 葉石濤 == 胞校 == *{{KOR}} {{link-zh|慶熙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及中學 *{{KOR}} 慶尚高等學校 *{{JPN}} {{link-ja|宮城縣宮城第一高等學校|宮城県宮城第一高等学校}} *{{JPN}} {{link-ja|愛知縣一宮西高等學校|愛知県立一宮西高等学校}} *{{JPN}} {{link-zh|筑波大學附屬駒場中學校及高等學校}} *{{KOR}} 仁川鎮山科學高中 *{{JPN}} {{link-ja|靜岡縣立藤枝東高等學校|静岡県立藤枝東高等学校}} *{{JPN}} {{link-ja|駒場東邦中學校・高等學校|駒場東邦中学校・高等学校}} ==引據== [https://tnfshwiki.tfcis.org/%E7%AB%B9%E5%9C%92Wiki:%E9%A6%96%E9%A0%81 竹園大典] da78liyjyrf4fqikvn0f8klo2r0r6o1 412333 412329 2024-12-19T14:32:45Z Nakan3 LiF 106546 /* 胞校 */擴文 412333 wikitext text/x-wiki [[File:TNFSH_emblem.svg|縮圖]]'''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紀念建校百年典禮。 ==歷校長== '''日治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高 橋 隆 || 公曆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二任 || 小形留吉 || 公曆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三任 || [[矢野速吉]] || 公曆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後藤義光 || 公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今井盛太郎 || 公曆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三年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六任 || 芝原仙雄 || 公曆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迄。 |} '''中華民國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蘇惠鏗 || 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公曆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二任 || 鄧芝如 || 公曆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迄。 |- | 第三任 || [[金樹榮]] || 公曆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九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李昇|李 昇]] || 公曆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史振鼎]] || 公曆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迄。 |- | 第六任 || 黃炎祥 || 公曆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七任 || 蔡 勇 || 公曆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日迄。 |- | 第八任 || 張逸群 || 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九任 || 黃運生 || 公曆二千零九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任 || 張添唐 || 公曆二千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一任 || 廖財固 || 公曆二千十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今。 |}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校友== 葉石濤 == 胞校 == *{{KOR}} {{link-zh|慶熙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及中學 *{{KOR}} 慶尚高等學校 *{{JPN}} 宮城縣宮城第一高等學校 *{{JPN}} {{link-ja|愛知縣一宮西高等學校|愛知県立一宮西高等学校}} *{{JPN}} {{link-zh|筑波大學附屬駒場中學校及高等學校}} *{{KOR}} 仁川鎮山科學高中 *{{JPN}} {{link-ja|靜岡縣立藤枝東高等學校|静岡県立藤枝東高等学校}} *{{JPN}} {{link-ja|駒場東邦中學校・高等學校|駒場東邦中学校・高等学校}} ===胞校互動日程=== *可持續發展志論壇<br> *一宮西高等學校雲上談<br> *宮城一高學生造訪<ref>二零二三年重啟交流時因學生激動,甚有登窗入堂者</ref> ==引據== [https://tnfshwiki.tfcis.org/%E7%AB%B9%E5%9C%92Wiki:%E9%A6%96%E9%A0%81 竹園大典] 8w4y8uf90eqi770em4ib8wt6tcjk80z 412334 412333 2024-12-19T15:11:36Z Nakan3 LiF 106546 /* 史 */ 412334 wikitext text/x-wiki [[File:TNFSH_emblem.svg|縮圖]]'''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版,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建校百年典禮。 ==歷校長== '''日治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高 橋 隆 || 公曆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二任 || 小形留吉 || 公曆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三任 || [[矢野速吉]] || 公曆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後藤義光 || 公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今井盛太郎 || 公曆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三年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六任 || 芝原仙雄 || 公曆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迄。 |} '''中華民國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蘇惠鏗 || 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公曆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二任 || 鄧芝如 || 公曆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迄。 |- | 第三任 || [[金樹榮]] || 公曆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九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李昇|李 昇]] || 公曆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史振鼎]] || 公曆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迄。 |- | 第六任 || 黃炎祥 || 公曆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七任 || 蔡 勇 || 公曆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日迄。 |- | 第八任 || 張逸群 || 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九任 || 黃運生 || 公曆二千零九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任 || 張添唐 || 公曆二千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一任 || 廖財固 || 公曆二千十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今。 |}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校友== 葉石濤 == 胞校 == *{{KOR}} {{link-zh|慶熙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及中學 *{{KOR}} 慶尚高等學校 *{{JPN}} 宮城縣宮城第一高等學校 *{{JPN}} {{link-ja|愛知縣一宮西高等學校|愛知県立一宮西高等学校}} *{{JPN}} {{link-zh|筑波大學附屬駒場中學校及高等學校}} *{{KOR}} 仁川鎮山科學高中 *{{JPN}} {{link-ja|靜岡縣立藤枝東高等學校|静岡県立藤枝東高等学校}} *{{JPN}} {{link-ja|駒場東邦中學校・高等學校|駒場東邦中学校・高等学校}} ===胞校互動日程=== *可持續發展志論壇<br> *一宮西高等學校雲上談<br> *宮城一高學生造訪<ref>二零二三年重啟交流時因學生激動,甚有登窗入堂者</ref> ==引據== [https://tnfshwiki.tfcis.org/%E7%AB%B9%E5%9C%92Wiki:%E9%A6%96%E9%A0%81 竹園大典] b1opni2236ahjrnp8jjlys6wu36olb6 412335 412334 2024-12-19T15:28:09Z Nakan3 LiF 106546 /* 胞校 */擴文 412335 wikitext text/x-wiki [[File:TNFSH_emblem.svg|縮圖]]'''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版,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建校百年典禮。 ==歷校長== '''日治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高 橋 隆 || 公曆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二任 || 小形留吉 || 公曆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三任 || [[矢野速吉]] || 公曆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後藤義光 || 公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今井盛太郎 || 公曆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三年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六任 || 芝原仙雄 || 公曆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迄。 |} '''中華民國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蘇惠鏗 || 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公曆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二任 || 鄧芝如 || 公曆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迄。 |- | 第三任 || [[金樹榮]] || 公曆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九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李昇|李 昇]] || 公曆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史振鼎]] || 公曆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迄。 |- | 第六任 || 黃炎祥 || 公曆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七任 || 蔡 勇 || 公曆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日迄。 |- | 第八任 || 張逸群 || 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九任 || 黃運生 || 公曆二千零九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任 || 張添唐 || 公曆二千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一任 || 廖財固 || 公曆二千十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今。 |}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校友== 葉石濤 == 胞校 == *{{KOR}} {{link-zh|慶熙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及中學 *{{KOR}} 慶尚高等學校 *{{JPN}} 宮城縣宮城第一高等學校 *{{JPN}} 愛知縣一宮西高等學校|愛知県立一宮西高等学校 *{{JPN}} 筑波大學附屬駒場中學校及高等學校 *{{KOR}} 仁川鎮山科學高中 *{{JPN}} 靜岡縣立藤枝東高等學校|静岡県立藤枝東高等学校 *{{JPN}} 駒場東邦中學校・高等學校 ===胞校互動程=== *可續發展志論壇<br> *一宮西高等學校雲上談<br> *宮城一高學生造訪<ref>二零二三年重啟交流時因學生激動,甚有登窗入堂者</ref> *亞太青年互動論壇(實為水域調查) *換校生 *闊界之旅 ==引據== [https://tnfshwiki.tfcis.org/%E7%AB%B9%E5%9C%92Wiki:%E9%A6%96%E9%A0%81 竹園大典] p79pzgbx5v6bk0rg1ddxteqoia3y7ln 412350 412335 2024-12-20T09:41:43Z Nakan3 LiF 106546 /* 胞校 */擴文 412350 wikitext text/x-wiki [[File:TNFSH_emblem.svg|縮圖]]'''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版,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建校百年典禮。 ==歷校長== '''日治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高 橋 隆 || 公曆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二任 || 小形留吉 || 公曆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三任 || [[矢野速吉]] || 公曆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後藤義光 || 公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今井盛太郎 || 公曆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三年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六任 || 芝原仙雄 || 公曆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迄。 |} '''中華民國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蘇惠鏗 || 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公曆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二任 || 鄧芝如 || 公曆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迄。 |- | 第三任 || [[金樹榮]] || 公曆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九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李昇|李 昇]] || 公曆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史振鼎]] || 公曆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迄。 |- | 第六任 || 黃炎祥 || 公曆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七任 || 蔡 勇 || 公曆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日迄。 |- | 第八任 || 張逸群 || 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九任 || 黃運生 || 公曆二千零九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任 || 張添唐 || 公曆二千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一任 || 廖財固 || 公曆二千十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今。 |}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校友== 葉石濤 == 胞校 == *{{KOR}} {{link-zh|慶熙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及中學 *{{KOR}} 慶尚高等學校 *{{JPN}} 宮城縣宮城第一高等學校 *{{JPN}} 愛知縣一宮西高等學校 *{{JPN}} 筑波大學附屬駒場中學校及高等學校 *{{KOR}} 仁川鎮山科學高中 *{{JPN}} 靜岡縣立藤枝東高等學校 *{{JPN}} 駒場東邦中學校・高等學校 ===程=== *鳥羽高校學生蒞臨 *可續發展志論壇<br> *一宮西高等學校雲上談<br> *宮城一高學生蒞臨<ref>二零二三年重啟交流時因學生過於興奮,甚有登窗入堂者。</ref> *亞太青年互動論壇(實為水性調查) *換校生 *教育之旅 ==風俗== 課間,戲球(俗謂:測數B)、戲電遊、漫行於竹圍間。 有[[迷子]]廚,淫夢廚等。 氛圍融洽,和諧,輕鬆,然驗近時則勞於成績。 ==引據== [https://tnfshwiki.tfcis.org/%E7%AB%B9%E5%9C%92Wiki:%E9%A6%96%E9%A0%81 竹園大典] cs3ffl61bimekasjd39yoj7934670d9 412351 412350 2024-12-20T10:42:19Z Nakan3 LiF 106546 /* 風俗,學生概況 */擴文 412351 wikitext text/x-wiki [[File:TNFSH_emblem.svg|縮圖]]'''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東區 (臺南市)|東區]]大學里,立於[[台灣日治時期]]之[[高級中等學校|高級中學]],簡謂為'''國立臺南一中'''、'''臺南一中'''、'''南一中'''、'''TNFSH''',舊謂為「南二中」、「省一中」,日治時屬竹園町,以「竹園岡」自詡。 ==簡介== 普通高中,主收男學生(除[[科學班]]),校舍建於高丘上,清時期舊謂西竹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改屬[[竹園町 (臺南市)|竹園町]],故亦有「竹園岡」之別稱。日治時期日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勝利路,分黌宮為本部文區和二部武區;現中以地下道連結,並鄰[[國立成功大學]]。校北界為二分水之[[德慶溪]]古河道。 == 史 == [[File:臺南一中 (1950年代).JPG|thumb|一九五零年代之竹園岡]] [[臺灣總督府]]於公曆一九二二年頒《[[台灣教育令]]》第二次修正版,為「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ref>同時段也創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成功高中]])、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公曆一九二二年,今[[新竹高中]])、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公曆一九二四年,今[[新竹女中]])、臺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學校(今[[台中二中]])及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今[[高雄中學]])。</ref>,有別於以「一中(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一女中(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為收日人或權貴,第二中學校供臺人就學。原五年制,公曆一九四三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改為四年制。<br> 公曆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續在臺教育,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為「三三制」[[完全中學]]。一九四七年,生員議校刊上[[吳乃光]]教授所作之文「論台灣人當前的教育及語文教授」中部分文句「輕視本省人與學生青年」,在正月十七日罷課,受勸後翌日復校上課。<ref>{{cite news|newspaper=民報|date=1947-01-19|title=台南一中罷課}}</ref><br> 一九四九年,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改其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一九五九年,於臺南[[新化區|新化]]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新化分部」,收高中學生,一九六六年八月獨立設校(今[[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一九七零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公曆二千年[[精省]],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公曆二千零二十二年四月,建校百年,邀眾校友回校,與建校百年典禮。 ==歷校長== '''日治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高 橋 隆 || 公曆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二任 || 小形留吉 || 公曆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三任 || [[矢野速吉]] || 公曆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後藤義光 || 公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今井盛太郎 || 公曆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三年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六任 || 芝原仙雄 || 公曆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迄。 |} '''中華民國階'''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任 次 || 姓 名 || 任  期 |- | 第一任 || 蘇惠鏗 || 公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公曆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二任 || 鄧芝如 || 公曆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迄。 |- | 第三任 || [[金樹榮]] || 公曆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六九正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四任 || [[李昇|李 昇]] || 公曆一九六九年二月一日起,公曆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五任 || [[史振鼎]] || 公曆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迄。 |- | 第六任 || 黃炎祥 || 公曆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日迄。 |- | 第七任 || 蔡 勇 || 公曆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日迄。 |- | 第八任 || 張逸群 || 公曆二千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公曆二千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九任 || 黃運生 || 公曆二千零九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任 || 張添唐 || 公曆二千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公曆二千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迄。 |- | 第十一任 || 廖財固 || 公曆二千十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今。 |} ==校歌== 大海蒼蒼,高山昂昂。<br> 榕橋交拱,翠映我黌宮。<br> 海濱華胄,鄒魯文風。<br> 德智體群,兮多士陶榕。<br> 勤讀書,守秩序。思齊往哲,[[沈光文|光文沈公]]。<br> 愛吾國,愛吾民,臺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校友== 葉石濤 == 胞校 == *{{KOR}} {{link-zh|慶熙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及中學 *{{KOR}} 慶尚高等學校 *{{JPN}} 宮城縣宮城第一高等學校 *{{JPN}} 愛知縣一宮西高等學校 *{{JPN}} 筑波大學附屬駒場中學校及高等學校 *{{KOR}} 仁川鎮山科學高中 *{{JPN}} 靜岡縣立藤枝東高等學校 *{{JPN}} 駒場東邦中學校・高等學校 ===程=== *鳥羽高校學生蒞臨 *可續發展志論壇<br> *一宮西高等學校雲上談<br> *宮城一高學生蒞臨<ref>二零二三年重啟交流時因學生過於興奮,甚有登窗入堂者。</ref> *亞太青年互動論壇(實為水性調查) *換校生 *教育之旅 ==風俗,學生概況== 班級有普通,雙語,疇優,科學之分。 課間,戲球(俗謂:測數B)、戲電遊、漫行於竹圍間。 有[[迷子]]廚,淫夢廚等。 師生友恭,氛融洽,和諧,輕鬆,然試近時則勞於成績。 ==引據== [https://tnfshwiki.tfcis.org/%E7%AB%B9%E5%9C%92Wiki:%E9%A6%96%E9%A0%81 竹園大典] n7dudd9uv74qxzynp126papjhqivm7h 使用者討論:Davidasx 3 125447 412324 2024-12-19T13:30:38Z New user message 64015 在新使用者的討論頁上添加[[Template:Welcome|歡迎資訊]] 412324 wikitext text/x-wiki {{Template:Welcome|realName=|name=Davidasx}} -- [[用戶:Davidzdh|<font color="#008B8B">关山</font>]] ([[User talk:Davidzdh|修書]]) 二〇二四年一二月一九日 (四) 一三時三〇分 (UTC) 3hygc0ihywxz68hsmih366ykw1quxrq 使用者討論:Chan Dakgit 3 125448 412332 2024-12-19T13:57:13Z New user message 64015 在新使用者的討論頁上添加[[Template:Welcome|歡迎資訊]] 412332 wikitext text/x-wiki {{Template:Welcome|realName=|name=Chan Dakgit}} -- [[用戶:Itsmine|孔明居士]] ([[用戶討論:Itsmine|對話]]) 二〇二四年一二月一九日 (四) 一三時五七分 (UTC) oiasdc51wbxla6ckh6d3183def2end6 使用者討論:Gripols 3 125449 412337 2024-12-19T22:11:51Z New user message 64015 在新使用者的討論頁上添加[[Template:Welcome|歡迎資訊]] 412337 wikitext text/x-wiki {{Template:Welcome|realName=|name=Gripols}} -- <span style="text-shadow:0 1px 5px #66f9cf;">[[User:MintCandy|薄荷糖]]</span>敬上 <small>([[User talk:MintCandy|議]])</small> 二〇二四年一二月一九日 (四) 二二時一一分 (UTC) 7aqumq1wo7djd7swsin71zdi3r8n2ih 使用者討論:DoraemonGila 3 125450 412338 2024-12-19T23:22:51Z New user message 64015 在新使用者的討論頁上添加[[Template:Welcome|歡迎資訊]] 412338 wikitext text/x-wiki {{Template:Welcome|realName=|name=DoraemonGila}} -- [[用戶:Itsmine|孔明居士]] ([[用戶討論:Itsmine|對話]]) 二〇二四年一二月一九日 (四) 二三時二二分 (UTC) aqru58vo7r14jgs7dg45d7zas4r5wcw 使用者討論:後藤一里 3 125451 412339 2024-12-20T02:07:26Z New user message 64015 在新使用者的討論頁上添加[[Template:Welcome|歡迎資訊]] 412339 wikitext text/x-wiki {{Template:Welcome|realName=|name=後藤一里}} -- [[用戶:丁子君|丁子君]] ([[用戶討論:丁子君|對話]]) 二〇二四年一二月二〇日 (五) 〇二時〇七分 (UTC) e3n4o8nfxa6un4fbd3j03o4arclpi4t 使用者討論:Lyubecca 3 125452 412345 2024-12-20T06:39:14Z New user message 64015 在新使用者的討論頁上添加[[Template:Welcome|歡迎資訊]] 412345 wikitext text/x-wiki {{Template:Welcome|realName=|name=Lyubecca}} -- [[user:WAN233|<span style="color: #007FFF;">启明</span>]][[user talk:WAN233|(留言)]] 二〇二四年一二月二〇日 (五) 〇六時三九分 (UTC) a9z9du6h7winwkzg3u1uywyo3hcwts0 使用者討論:Kızıl 3 125453 412346 2024-12-20T09:05:45Z New user message 64015 在新使用者的討論頁上添加[[Template:Welcome|歡迎資訊]] 412346 wikitext text/x-wiki {{Template:Welcome|realName=|name=Kızıl}} -- [[用戶:丁子君|丁子君]] ([[用戶討論:丁子君|對話]]) 二〇二四年一二月二〇日 (五) 〇九時〇五分 (UTC) tl8jtxdiuys002vt7rgvs4lcg3mbvie 使用者討論:독서하는 자 3 125455 412349 2024-12-20T09:09:37Z New user message 64015 在新使用者的討論頁上添加[[Template:Welcome|歡迎資訊]] 412349 wikitext text/x-wiki {{Template:Welcome|realName=|name=독서하는 자}} -- [[用戶:Davidzdh|<font color="#008B8B">关山</font>]] ([[User talk:Davidzdh|修書]]) 二〇二四年一二月二〇日 (五) 〇九時〇九分 (UTC) chytihu01l1fn2w5wr8dpyscife9j3o 紐倫堡審判 0 125456 412352 2024-12-20T10:52:32Z August0422 102505 新文「紐倫堡之審,其肇因乃盟邦針對德意志戰敗之餘孽,訴其倡謀侵歐之謀,施暴於邦域百姓之事。其審議肇於彼國覆亡之際,匯法、蘇、英、美四強之共議,選紐倫堡為審律之地,以憲章為裁決之法式,究其罪狀之真。 [[檔案:Nuremberg Trials. Looking down on defendants dock, circa 1945-1946. - NARA - 540127.jpg|縮圖|紐倫堡審判]] 回顧納粹之暴,肇自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其軍鋒……」 412352 wikitext text/x-wiki 紐倫堡之審,其肇因乃盟邦針對德意志戰敗之餘孽,訴其倡謀侵歐之謀,施暴於邦域百姓之事。其審議肇於彼國覆亡之際,匯法、蘇、英、美四強之共議,選紐倫堡為審律之地,以憲章為裁決之法式,究其罪狀之真。 [[檔案:Nuremberg Trials. Looking down on defendants dock, circa 1945-1946. - NARA - 540127.jpg|縮圖|紐倫堡審判]] 回顧納粹之暴,肇自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其軍鋒所指,北海西歐,東逼斯拉夫,掠地焚城,冤魂積積,僅蘇俄一域,死者累萬千,至二千七百萬。戰後之罰,論者紛紜。蘇維埃倡公廳之訊,英倫主殺戮之決。其後四國會商,允行聯法於德國,俾啟紐倫堡國際法庭,從是明辨暴政之理,解傳統勢力之結。 嗣於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廿日至一九四六年十月朔,國際軍事法庭聞訊。所審者,政、軍、財三端,擢納粹魁首二十有二,並舉六團體為訟對。其旨非僅訴其罪,尤欲羅列其惡,昭以人心;於敗國庶民示以史鑒,振洗古老德意志之餘毒,摧其威權之基。 判辭所列,謂侵略之謀,為罪中之極,蓋其具萬惡之總。被告眾,或與戰爭罪、反人類罪併指,尤猶太大屠殺之殘,殆為審之重心。美國更舉十二審,專究階層稍下之兇徒,其間揭猶太族群遭害之苦,詳於上案。 雖當世疑追溯法之非,然以侵略為罪,以人道為衡,此創舉者,實為萬國律例肇基之始,開國際法新局,後世謂之劃時代之大端,庶幾無過。 ec7ct5f148hbk9csi7xx9mfn11iz3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