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一世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語:Iustinianus I;希臘語:Ιουστινιανός;全名弗拉維·伯多祿·塞巴提烏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Iustinianus)者,東羅馬帝國馬其頓托萊索人也,幼名薩巴提尤斯,公曆四八三年生。父名佚,力農,他事未見於史。薩巴提尤斯與母依叔而活。叔查士丁,禁衛軍統領,收其為義子,易其名查士丁尼。後查士丁踐祚,立其為太子,時五一八年。
狄奧多拉者,京城一名妓也,以貌美名世。查士丁尼戀之,求而得,娶為妻,後立為后。
五二七年,叔查士丁薨,查士丁尼即皇帝位。
五二八年,重修法典,歷一年而成,號《查士丁尼法典》。旋集天下之法論,歷數年,至五三三年,成《法學彙纂》及《法學階梯》。
五三二年,民因賽車事而怨,圍皇宮。帝恐,欲逃,后止之曰︰「裹屍布之極致,莫如紫袍。」悟,留,令貝利薩留將軍討叛,戮三萬餘人,卒平。同年,與波斯和,修永世之好。
五三三年,汪達爾人蔑視聖旨,令貝利薩留將軍討之,僅數月,定,北非自是復歸。
五三五年,欲復羅馬,令貝利薩留將軍攻東哥德,歷十數戰,互有勝負。貝利薩留久將軍在外,帝疑之,乃召還,復又命之。惟嫌隙已成,卒於五四九年,更以納西斯帥,歷三年,定,由是義大利復歸王土。
五四零年,波斯敗盟,興兵犯境,蹂重鎮安條克,帝反擊之,兩軍自是對恃,歷數十戰,俱傷。五六零年,波斯願和,帝許以歲貢,自是息兵。
五五二年,西哥德內亂,帝趁機進取,得伊比利亞東南隅。
五五三年,召議基督教事,圖息爭端,卒基督一性論定為異端。
五六五年,彙歷年法令成《新律》,或曰《法令新編》,合前三典,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同年薨,年八十三。
贊曰:查士丁尼起於寒微,長於亂世,終能復興羅馬,揚名聲於史籍,固一世之雄也。然其窮兵贖武,國庫日趨枯竭,卒至所得之土,於身後盡喪,羅馬無以再興矣。
[修] 據
-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查士丁尼一世·陶松雲、鄧新裕著
維基共享: 查士丁尼一世 – 君可於維基共享覓得相關之多媒體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