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夏至,五月中。《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恰逢仲夏時節,蓋始於公曆六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間。日處黃經九十度。
北半球日影短至,日至長,夜至短,示盛夏之臨,氣溫續升。
其時,日直射至北迴歸線,後,日直射點始南移。
[修] 候
- 鹿角解︰鹿形小,山獸也,屬陽,角支向前,與黃牛一同;糜,形大,澤獸也,屬陰,角支向後,與水牛一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陽生,糜感陽氣而角解矣,是夏至陽之極,冬至陰之極也。
- 蜩始鳴︰蜩,蟬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脫殼而成,雄者能鳴,雌者無聲,今俗稱知了是也。按蟬乃總名,鳴於夏者曰蜩,即莊子雲「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蓋蟪蛄夏蟬,故不知春秋;鳴於秋者曰寒蜩,即楚辭所謂寒螀也。故《風土記》曰:蟪蛄鳴朝。寒螀鳴夕。今秋初夕陽之際,小而綠色聲急疾者,俗稱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釋其義。然此物生於盛陽,感陰而鳴。
- 半夏生︰半夏,藥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修] 前後節氣
[修] 據
- 《七十二候考》,清·曹仁虎著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吳澄著
編輯 | 二十四節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