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章 |
[修] 生平
[修] 託孤之臣
少以宗至謹重,明帝在東宮,甚親愛之。及即位,為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寵待有殊。帝寢疾,乃引爽入臥內,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太尉司馬宣王井受遺詔輔少主。
明帝崩,齊王即位,加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邑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丁謐畫策,使爽白天子,發詔轉宣王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爽帝羲為中領軍,訓武衛將軍,彥散騎常侍,其餘諸弟,皆以列侯侍從,出入禁闥,貴寵莫盛焉。
南陽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東平畢軌鹹有聲名,進趣于時,明帝以其浮華,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複進敘,任為心腹。颺等欲令爽立威名於天下,勸使伐蜀,爽從其言。宣王止之不能禁。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長安,大發率六七萬人,從駱谷入。不勝蜀將姜維,遂引軍還。
[修] 朝廷腐敗
初,爽以宣王年德並高,恒父事之,不敢專行。及晏等進用,鹹共推戴,說爽以權重不宜委之於人。乃以晏、颺、謐為尚書,晏典選舉,軌司隸校尉,勝河南尹,諸事希複由宣王。宣王遂稱疾避爽。晏等專政,共分割洛陽、野王典農部桑田數百頃,及壞湯沐地以為產業,承勢竊取官物,因緣求欲州郡。
爽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才人五十七人送鄴台,使先帝倢伃教習為伎。擅取太樂樂器、武庫禁兵。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縱酒作樂。羲深以為大憂,數諫止之。又著書三篇,陳驕淫盈溢之致禍敗,辭旨甚切,不敢斥爽,托戒諸弟以示爽。爽知其為己發也,甚不悅,羲或時以諫喻不納,涕泣而起。宣王密為之備。九年冬,李勝出為荊州刺史,往詣宣王。宣王稱疾困篤,示以羸形。勝不能覺,謂之信然。
[修] 高平陵之變
十年正月,車駕朝高平陵,爽兄弟皆從。宣王部勒兵馬,先據武庫,遂出屯洛水浮橋。奏爽曰:“臣昔從遼東還,先帝詔陛下、秦王及臣升禦床,把臣臂,深以後事為念。臣言‘二祖亦屬臣以後事,(為念)此自陛下所見,無所憂苦。萬一有不如意,臣當以死奉明詔’。黃門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聞知。今大將軍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專威權;破壞諸營,盡據禁兵,群官要職,皆置所親;殿中宿衛,曆世舊人皆複斥出,欲置新人以樹私計;根據槃互,縱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黃門張當為都監,專共交關,看察至尊,候伺神器,離間二宮,傷害骨肉。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但為寄坐,豈得久安!此非先帝詔陛下及臣升禦床之本意也。臣雖朽邁,敢忘往言?昔趙高極意,奏氏以滅;呂、霍早斷,漢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鑒,臣受命之時也。太尉臣濟、尚書令臣孚等,皆以爽為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衛,奏永甯宮。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臣輒力疾將兵屯洛水浮橋,伺察非常。”
爽得宣王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大司農沛國桓范聞兵起,不應太后召,矯詔開平昌門,拔取劍戟,略將門候,南奔爽。宣王知,曰:“範畫策,爽必不能用范計。”範說爽使車駕幸許昌,招外兵。爽兄弟猶豫未決,範重謂羲曰:“當今白,卿門戶求貧賤複可得乎?且匹夫持質一人,尚欲望活。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羲猶不能納。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說爽,使早自歸罪。爽於是遣允、泰詣宣王,歸罪請死,乃通宣王奏事。遂免爽兄弟,以侯還第。
曹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修] 特徵
[修] 家屬
[修] 父
曹真
[修] 兄弟
曹訓 曹曦 曹則,列侯。 曹彥,列侯。 曹皚,列侯。
[修] 評
三國志評曰: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伏易》所著,道家所忌也。
[修] 據
- 《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