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太上皇,皇帝內禪然後上尊號太上皇。華夏、日本、朝鮮、越南有之。
太上皇始於秦莊襄王。秦始皇帝一天下,追尊其父為太上皇。然莊襄王既未稱帝,亦非內禪,故此非常有之太上皇也。後朝皆追尊先輩為皇帝,不以太上皇。
至漢興,以禮儀不合,高帝尊劉太公為太上皇。此為唯一未王而為太上皇者。
皇帝既內禪,天下應以新主是瞻,然亦有太上皇既內禪而為真皇帝。
[修] 中國太上皇
[修] 秦昭襄王 嬴異人
秦王政二十六年一天下,上尊號皇帝,追尊父秦昭襄王為太上皇。
[修] 劉太公 執嘉
漢高帝六年,帝恆五日一朝父,劉太公家令告太公以「天無二日」,太公為父亦不能朝子,帝為君不能朝臣,故尊太公為太上皇。十年,漢太上皇崩於櫟陽宮。
[修] 晉孝惠皇帝 司馬衷
永寧元年,八王之亂,趙王倫篡位自立,尊惠帝為太上皇,時年四十三歲。倫為帝之叔祖。三月後,倫敗死,惠帝復辟。
[修] 涼太祖懿武皇帝 呂光
龍飛四年,帝病重,避諸子爭位,故先禪位予嫡子紹,時年六十三歲。數日崩,紹庶兄纂仍反,紹亦自殺。
[修] 魏顯祖獻文皇帝 拓跋弘
帝喜黃老,淡泊名利,不欲南面而王,皇興五年禪位於太子宏,時年十八歲。新主方五歲,政事一決於太上皇。馮太后為報情夫為太上皇所殺,承明元年弒太上皇。
[修] 齊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河清四年臣祖珽、和士開欲施恩予太子緯母子以求富貴,遂以追求尊貴為由慫恿帝內禪太子,時年廿九歲。新主幼,政事仍決於太上皇,至天統四年太上皇崩。
[修] 齊後主 高緯
承光元年,周擊齊,齊不能當,將亡。帝內禪太子恆,南亡投陳。後廿日,命幼主再禪予任城王湝,太上皇尊為無上皇;又四日,詔未達湝,為周所擒,齊亡。
[修] 周宣皇帝 宇文贇
帝縱情聲色,驕傲自矜,大成元年內禪太子闡,自稱天元皇帝,時年廿一歲。幼主方七歲,政事決於天元皇帝。次年天元皇帝崩。
[修] 隋世祖煬皇帝 楊廣
隋末大亂,李淵入長安,立帝孫代王侑為帝,遙尊帝為太上皇,時年四十九歲。因遍地變亂,道路阻隔,煬帝或未知被尊太上皇,仍為皇帝號令於江都;大業十四年,宇文化及弒煬帝。
[修] 唐高祖神堯大聖大光皇帝 李淵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逼禪位秦王世民,時年六十一歲。後不觸政事,貞觀九年崩。
[修] 唐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太子隆基太平公主對立,帝無心戀棧,延和元年禪位太子,時年五十一歲。初仍以太上皇帝號令,明年帝滅太平公主,淡出國政。開元四年崩。
[修] 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安史之亂,帝與太子亨分道而亡。天寶十五年,太子即位於靈武,遙尊帝為太上皇,時年七十二歲。後反長安,寶應元年崩。
[修] 唐順宗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 李誦
改革時弊,惟因侵害宦官利益,又中風,為宦官所逼,永貞元年讓位於太子純,時年四十五歲。次年崩。
[修] 唐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 李曄
帝嘗流亡華州,反長安,個性大變,喜怒無常。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為自保,光化三年擁立太子裕,帝被幽禁,尊為太上皇,時年卅四歲。天復元年,孫德昭等殺劉季述、王仲先等,迎太上皇復位,裕被改封德王。
[修] 宋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趙佶
宣和七年,金南侵,帝為息兵,內禪太子桓,五日後尊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時年四十四歲。避江南,謠傳將復辟,後反汴京;靖康二年金二度南下,陷汴京,金廢太上皇庶人,擄往北方,然宋高宗乃遙尊其太上皇。紹興五年崩於五國城,後梓宮南歸。
[修] 宋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
帝命途多桀,厭倦政事,養子眘長,紹興三十二年禪位,時年五十六歲。仍有實權,至淳熙十四年崩。
[修] 宋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趙眘
淳熙十四年,太上皇崩,帝亦倦於政事,禪讓太子惇,時年六十三歲。與帝不和,紹熙五年崩。
[修] 宋光宗循道憲仁明功溫文聖哲慈孝皇帝 趙惇
帝與太上皇不和,有病不治,上皇崩不服喪。紹熙五年,太皇太后授意趙汝愚及韓侂胄立太子擴,逼帝退位,尊為太上皇,時年四十八歲。慶元六年崩。
[修] 遼文顥皇帝 耶律直魯古
天禧三十四年,乃蠻降將屈出律發兵擒帝,逼其讓位,奉為太上皇,不改元。三十六年崩。
[修] 夏神宗英文皇帝 李遵頊
乾定二年,帝自號上皇,傳子德旺,時年六十二歲。乾定四年崩。
[修] 明英宗睿皇帝 朱祁鎮
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帝被俘。郕王祁鈺即皇帝位,遙尊帝為太上皇,時年廿三歲。景泰元年,瓦剌還太上皇,帝幽之南宮。八年,奪門之變,復辟。
[修] 清高宗純皇帝 愛新覺羅弘曆
帝嘗言南面之年不超聖祖,遂於乾隆六十年內禪皇十五子永琰。後仍訓政三年,嘉慶四年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