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譚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顧譚子默顧邵之子也。弱冠與諸葛恪等為太子四友,從中庶子轉輔正都尉。赤烏中,代恪為左節度,加奉車都尉。薛綜為選曹尚書,固讓譚曰:"譚心精體密,貫道達微,才照人物,德允眾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後遂代綜。祖父顧雍卒數月,拜太常,代雍平尚書事。

是時魯王孫霸有盛寵,與太子孫和齊衡,譚上疏曰:“臣聞有國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下有差,階級逾邈,如此則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絕。昔賈誼陳治安之計,論諸侯之勢,以為勢重,雖親必有逆節之累,勢輕,雖疏必有保全之祚。故淮南親弟,不終饗國,失之於勢重也。吳芮疏臣,傳祚長沙,得之於勢輕也。昔漢文帝使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袁盎退夫人之座,帝有怒色。及盎辨上下之儀,陳人彘之戒,帝既悅怪,夫人亦悟。今臣所陳,非有所偏,誠欲以安太子而便魯王也。”由是霸與譚有隙。

時長公主婿衛將軍全琮子全寄為霸賓客,寄素傾邪,譚所不納。先是,譚弟顧承張休俱北征壽春。全琮時為大都督,與曹魏王淩戰於芍陂,軍不利,軍,休、承奮擊之,遂駐魏師。時琮群子全緒、全端亦並為將,因敵既住,乃進擊之,淩軍用退。時論功行賞,休、承並為雜號將軍,緒、端偏裨而已。寄父子益恨,共構會譚。譚坐徙交州,幽而發憤,著《新言》仁十篇。年四十二,卒於交阯。

[]

  • 三國志評曰:譚獻納在公,有忠貞之節。
  • 薛琮曰:譚心精體密,貫道達微,才照人物,德允眾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

[]

  • 三國志·吳書·張顧諸葛步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