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華仁書院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九龍華仁書院(英格蘭語:Wah Yan College, Kwoloon),位香港油麻地窩打老道五十六號。初屬私人,現屬耶穌會。
校訓曰:持此徽號,汝必得勝(拉丁語:In Hoc Signo Vinces)。
章 |
[修] 誌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六人,前聖若瑟書院教師徐仁壽創立華仁書院,位荷李活道六十號,為香港首以華人掌理之英文中學,首日有學生四人。
學生日增,華仁書院校舍不敷應用,遂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建分校於旺角砵蘭街七十號一私人樓宇內,名曰華仁書院九龍分校,為九龍華仁書院之始。初有學生廿四人。一九二八年,以設施不足,遷奶路臣街。
新校舍為書院首次自行購置,位今旺電。一九二八年六月廿四日,教育司伍德與徐仁壽主持開幕。據當日南華早報,新校舍「樓高三層而每層均有班房」,周圍有「廣闊的空地」,建築「空氣流通」、「光線充足」,稱書院乃香港最大學校,時有學生五百人。
後仁壽以學生需求精神指導,漸交由耶穌會主理。時耶穌會有意建天主教大學於香港,一九一一年香港大學立,耶穌會讓其神甫宿舍予大學生,即今利瑪竇堂。一九三二年五月,五耶穌會司鐸為教員,同年耶誕改屬耶穌會。
伍德使書院為津貼中學,雖有新設施,高年級仍須南渡香港華仁書院閱實驗課。學生日增而校舍仍見不足,遂於一九四一年九月八日,於柯士甸道一〇三號建分校,由嘉利華神父主持,高年級遷之。原校則由校長林海瀾主持,有低年級。
同年十二月八日,日本越深圳河侵香港,英軍南度而撤,九龍暴亂。書院兩校舍均遭劫掠,檔案散失,唯兩校長林海瀾、周清霖撰學校日誌得全。耶穌會教士助市民南撤香港島,書院遭封閉。日治時期華仁書院仍辦學。一九四五年七月一日,日軍令書院停辦,八月日本戰敗,九月復課。惟桌椅皆為日軍所然,學生須自備。
柯士甸道分校改德信學校。
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七年間,學生日增,遂尋新校址。本議遷何文田山道十五號,不許。一九四九年,政府允以火棚為新校舍,即書院現址。
新校舍峻於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五年禮堂啟用,聖依納爵堂成於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八年始有游泳池,一九九一年羅定邦樓落成。勵志樓亦於二〇〇六年啟用。並一艸地足球場、一石地足球場、二籃球場、四網球場,方約四萬米。
[修] 課程
書院提供七年制中學。唯二〇〇六至〇七年屆為三三四學制改革之首屆故課程有異於前屆。
一年級至五年級各設五班,曰W、Y、K、S、J,以書院及耶穌會英語名首字母名,各約四十人。二千年至〇一年屆嘗增設C班以應教育署之命,增收四十學生也,然當年署方無增支助,致年初學校竟桌椅不足。
六年級至七年級之大學預科課程各有三班,曰B、S、SS,代表三班所屬主要科目生物、科學、社會科學,各約卅人。又各自通稱醫、理、社。二千年至〇一年屆之預科並無加開班級,蓋署方不允也。三三四學制間七年級將取消,六年級改五班四十人。
[修] 中一、中二
- 中國語文
- 英國語文
- 數學
- 綜合科學
- 地理
- 中國歷史
- 世界歷史
- 普通話
- 倫理
- 音樂
- 體育
- 視覺藝術
俱必修
[修] 中三
- 中國語文
- 英國語文
- 數學
- 化學
- 物理
- 生物
- 地理
- 中國歷史
- 世界歷史
- 普通話
- 倫理
- 音樂
- 體育
- 視覺藝術
俱必修
[修] 中四
[修] 會考文理科課程
- 中國語文
- 英國語文
- 數學
- 化學
- 物理
- 生物或電腦及資訊科技
- 中國歷史
- 歷史或地理
- 宗教
- 音樂
- 體育
[修] 會考文商科課程
- 中國語文
- 英國語文
- 數學
- 經濟
- 會計學原理
- 電腦及資訊科技
- 中國歷史
- 歷史或地理
- 宗教
- 音樂
- 體育
[修] 中五
[修] 會考文理科課程
- 中國語文
- 英國語文
- 數學
- 化學
- 物理
- 生物或電腦及資訊科技
- 中國歷史
- 歷史或地理
- 宗教
- 體育
[修] 會考文商科課程
- 中國語文
- 英國語文
- 數學
- 經濟
- 會計學原理
- 電腦及資訊科技
- 中國歷史
- 歷史或地理
- 宗教
- 體育
[修] 中六、中七
[修] B
- 中國語文及文化(高級補充程度)
- 英語運用(高級補充程度)
- 化學(高級程度)
- 純粹數學(高級程度)或生物(高級程度)
- 物理(高級程度)或經濟(高級程度)
- 宗教與倫理
- 體育
[修] S
- 中國語文及文化(高級補充程度)
- 英語運用(高級補充程度)
- 物理(高級程度)
- 純粹數學(高級程度)或生物(高級程度)
- 化學(高級程度)或電腦(高級程度)
- 宗教與倫理
- 體育
[修] SS
- 中國語文及文化(高級補充程度)
- 英語運用(高級補充程度)
- 會計學原理(高級程度)或歷史(高級程度)
- 物理(高級程度)或經濟(高級程度)或中國歷史(高級程度)
- 地理(高級程度)或中國文學(高級程度)或數學及統計學(高級補充程度)並電腦應用(高級補充程度)
- 宗教與倫理
- 體育
天主教徒於每週有聖經課,非教徒同學則自修。
[修] 校歌
I | II | Chorus |
---|---|---|
Our Captain and our King, We kneel in love before Thee. Our hearts in tribute bring Glad homage here to pay. O do not Thou disdain The gift so mean, so poor; More precious far we fain Would offer and more pure. |
Grant us, we pray, Thy cause To champion, though so lowly, Nor ever fail nor pause, When trials throng and press. O God of battle, smite, And nerve us for the fray; O Prince of Peace, thy light Can ev'ry toil repay. |
Our deep love O Lord Till this our life is o'er Be Thine forever more, be Thine forever more, Yes, Thine forever more. |
[修] 學生組織
書院學生組織以三聯會為主,曰:學生會、音樂協會、公教聯會。
學生會,建於一九六六年一月卅一日,為香港之首學生會,會長初以總學長兼,初代會長為今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郭少棠。初,學生會內閣僅九人。至一九七一年,聯會要識始非校方命,改由各班評議會舉,初代民主會長為今香港立法會九龍東議員梁家傑。一九七六年,學生會選舉權擴展至中三級以上學生。
學生會以憲章列明功能、架構。以執行委員會、學生評議會分掌行政、立法與監察。
行政委員會有十三人,通稱十三大,以會長、二副會長、十小組主席組成。十小組各自擔任不同職務,曰:秘書、財務、編輯、宣傳、學生福利、娛樂、社會服務、文化活動、體育、會社聯絡。
學生評議會,以各班二至四人為代表,監察學生會、審核計劃、財政預算、財政報告,亦與修改憲章、選舉執行委員會。
[修] 名校友
- 李柱銘: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島)、香港民主黨前主席
- 梁家傑:香港大律師公會前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九龍東)
- 李業廣:第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香港交易及結算所主席、強積金管理局主席
- 梁定邦:資深大律師、中國證劵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顧問、香港證劵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前主席
- 邢李㷧:香港上市公司思捷環球前任主席
- 郭少棠: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九龍華仁書院學生會創會會長
- 陳祖澤:九龍巴士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賽馬會副主席
- 袁天凡:電訊盈科副主席、盈科保險集團主席
- 練乙錚:前信報總編輯、前中央政策組顧問
- 王于漸: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
- 謝德富:日內瓦世界心臟組織前會長、香港醫學博物館董事會主席
- 邵善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 麥德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物理及免疫學教授、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及英國倫敦皇家學院院士
- 丁南僑:香港大學數學系講師、作家
- 區樂民:專科醫生、專欄作家
- 吳浩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主任兼講座教授、香港中學會考首位9A狀元
- 葛民輝:演員、電台主持、二人組合軟硬天師成員
- 涂謹申:香港立法會議員(九龍西)
- 曹宏威: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高級講師、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成員
- 張家豐(阿喱):商業電台DJ
- 吳天海: 香港商人
- 曾江: 香港電影紅星、學生情人林翠兄。
詳見《五十六號的星光》,書院八十週年紀念冊也,載有著名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