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戟者,古兵器也。始見於商,以青銅鑄。盛於周,戰國時鑄之以鐵。合戈、矛為一體,可如矛之直刺,亦可如戈之橫擊,兼勾、啄、撞、刺。安於木柄或竹柄,依情況而長短有別﹕車兵所使之戟修,騎兵次之,步兵最短也。修者謂之長戟,使以雙臂;短者謂之短戟,可隻手使之,雙臂並持,故又曰雙戟。南北朝後漸被槍替,乃轉為儀仗、衛門之器也。
[修] 長戟
商,戟正萌始。西周時,有「十」字狀之戟者,然其戰力不彰,於春秋戰國時已絕跡,青銅戟替之。青銅戟者,為青銅矛頭及青銅戈頭併於木柄也。同戈、殳讀若書、夷矛、酋矛俱稱為「車之五兵」,為車戰之主力也。春秋晚,步騎戰盛,青銅戟遂為步、騎兵之利器。中國南方之吳、越、楚之地,有「多戈戟」者,即為柄上多戈頭者也。
戰國晚期,鋼製兵器代替青銅兵器,遂有刺、援合鑄之戟頭,成「卜」字戟。於西漢,卜字戟為一具戰利之兵器也。西漢末,卜字戟之枝漸次向上曲,東漢以降則急彎向上,前刺之利大增,然勾、啄之利遂無。
晉後,長兵多使矛,隋唐時長刀盛,戟遂式微。唐代戟廣用於舞具,已失為兵之利,淪為舞具。至宋,已少用於戰場,實則為儀仗禮兵,即所謂「棨戟」。
[修] 短戟
短戟為長戟之變體也,於漢時有一極短柄戟,稱「手戟」,可隻手使之,亦可雙臂並持,故又稱「雙戟」。
清雜兵中有一月牙短戟,亦稱「手戟」,除月牙刃外,上有尖鋒、曲鉤,亦具有勾、刺、割、钂等作用。
Categories: 冷兵器 | 基礎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