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書)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孟子》乃述孟子思想之卷,出於孟子、公孫丑、萬章諸君,成於戰國末年。詳述孟子之言、行、事。主注本有趙岐之《孟子章句》、朱熹之《孟子集注》、焦循之《孟子正義》諸本。

[] 內容

《孟子》為語錄體,答問為主,以駁論論證。縱覽全書,以性善論始,主仁政、王道、德治。

據《史記》載,《孟子》計七篇 ,趙岐《孟子章句》中,將一篇分上下二卷,故全書共計七篇十四卷。

篇目如下:

  • 梁惠王,上、下;
  • 公孫丑,上、下;
  • 滕文公,上、下;
  • 離婁,上、下;
  • 萬章,上、下;
  • 告子,上、下;
  • 盡心,上、下。

[] 地位

初始,《孟子》位階不高,《漢書》「藝文志」僅置其於諸子略中,視子書而矣。漢文帝使《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各置博士,曰「傳記博士」。至後蜀,後蜀主孟昶命人楷書十一經刻石,中含《孟子》,為其列「經書」之始。及至宋孝宗朝,朱熹合《孟子》、《論語》、《大學》、《中庸》為「四書」,且列為「十三經」之一,《孟子》之位階方才大定。

[] 它典

維基文庫: 孟子 – 君可於中文維基文庫內覓得相關原始文獻。
四書五經
四書: 大學 | 論語 | 孟子 | 中庸
五經: 詩經 | 尚書 | 禮記 | 易經 | 春秋
Views
萬國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