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鼴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針鼴科,通常被稱為「有刺食蟻獸」,與鴨嘴獸同為仍然生存的單孔目哺乳動物。該科共有2屬4種嘅生物,均生活喺澳洲同新畿內亞。

目錄

[編輯] 分類

針鼴科被分為2屬,一為針鼴屬同原針鼴屬。喺針鼴屬中只有一個品種;而在原針鼴屬中現存有3個品種,另外同屬的兩個品種經已滅絕,只發現化石。

可以喺好多地方容易發現嘅澳洲針鼴
可以喺好多地方容易發現嘅澳洲針鼴

[編輯] 針鼴屬

澳洲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喺新畿內亞東南部被發現,且能喺接近所有澳洲嘅地方發現其蹤跡,包括澳洲阿爾卑斯山脈同內陸沙漠地區等,尤其喺螞蟻同白蟻非常充裕嘅地方。牠的體形較原針鼴屬動物少,但有較長的刺。

[編輯] 原針鼴屬

原針鼴屬3個品種都係新畿內亞嘅「土著」,因被獵殺為食物而漸漸稀少。牠們以蚯蚓同昆蟲為糧食,於森林葉堆中尋找食物。

  • 長吻針鼴(Zaglossus bruijni):生活在高原森林。
  • Zaglossus attenboroughi:最近發現嘅品種,喜歡較高棲息地。
  • 大長吻針鼴(Zaglossus bartoni):當中有4個不同的亞種。

已滅種的兩個品種是:

  • Zaglossus robustus
  • Zaglossus hacketti

[編輯] 特徵

針鼴科動物捲成球狀
針鼴科動物捲成球狀

針鼴科係細小嘅哺乳動物,全身表面都由毛髮及刺所遮蓋。外表上,牠們同南美洲嘅食蟻獸同其他有刺哺乳動物,例如刺猬同豪豬相似。短少但強而有力嘅四肢同大爪,令佢哋成為強勁嘅挖掘者。

牠們有著細長嘅口鼻部,同時有口同鼻嘅功能,但係無牙齒。佢哋會撕開軟木或蟻丘等,以佢哋長長嘅同有黏性嘅舌頭,將獵物捕獲。澳洲針鼴多以螞蟻及白蟻為食糧,而原針鼴屬則吃蚯蚓或昆蟲

針鼴科動物同鴨嘴獸一樣,係卵生嘅哺乳動物。雌性針鼴科動物會喺交配後第22天,生下一個有羽毛同軟殼嘅蛋,並將佢放入育兒袋中。孵化約需10天時間,幼獸會從母親嘅乳腺啜食母乳。喺育兒袋內約45-55天,幼獸會開始長出刺。母親此時會開始挖掘洞穴安置幼獸,約每5天回來餵養一次,直至幼獸於7個月大後斷奶為止。

[編輯] 保育現狀

香港動植物公園,現時有飼養針鼴。過往的籠舍位於含笑以下的草地內,如今卻被放進獅狨猴籠內一起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