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龍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舞龍係起源於中國既傳統舞蹈。舞龍同舞獅,古時係嚮一年中既大型節慶裏面節目之一。隨住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而家舞龍呢個文化,已經遍及中國、台灣、香港、東南亞,以及歐美、澳紐各個華人集中既地區,成為中華文化既一個標誌。
目錄 |
[編輯] 意義
龍,係中國既圖騰,龍代表咗中華民族,代表咗神州大地。龍係中國皇帝既象徵。
作為一個中華民族引以為傲既標誌,龍圖騰既存在產生咗舞龍既文化。龍本身作為一個神秘而又傳奇既動物,可以嚮天上飛、水中游。傳說中就有海龍王掌管雷雨。中國人就依照佢地既想像力,創造出舞龍既各種動作。
嚮中國文化而言,舞龍帶有吉祥、興旺、太平、繁榮既意思。中國係農業國家,農民往往由於龍同天氣既關係,以拜祭、舞龍祈求有利耕種既天氣。
[編輯] 傳統
[編輯] 點睛
舞龍既傳統包括咗一個點睛既儀式。古代既點睛係尊請皇帝黎,以紅沙點龍睛,意謂賦予光明,賦予力量。係民間,則由識武術者,嚮表演一套武功之後點睛。點睛者,武術一個比一個高超,故而點出之睛亦愈見渾圓。所以古代點睛之處,往往係武林高手會集之處。
現代既點睛儀式已經從古時演化,變由當地政府或組織最高代表出任呢個榮譽。
[編輯] 音樂
鼓、鈸、鑼都係舞龍既配樂樂器,提供音樂效果同埋節奏,並且有指揮作用。
鼓樂既風格,亦因地區、社會階層(民間、朝庭)之分亦有別。
[編輯] 其他
傳統黎講,舞過一次既龍稱為老龍。農村既地方,都會將老龍保存,翌年又拿出另一條新龍黎舞。積聚落黎龍身會被聯起,成為一條成百人既長龍。
舞龍的同時,龍身旁邊會有魚同舞。
[編輯] 風格
[編輯] 南龍
南龍,故名思議,係江南一帶發展出黎既舞龍形式。
南龍既龍身比較重,龍頭係成條龍最重既部份。南龍既風格係有氣勢。因為佢既重量,所以動作上黎講,唔似北龍咁注重花巧,而係注重體力。
引南龍既係一顆龍珠一個人,而加上龍身,通常就有十個人左右,龍身大約長九米。由於南龍唔要求靈活,所以,龍身可以係二十米、百米,甚至有千米長龍。龍頭大細,亦因應龍身長短而改變。
嚮製作上,南龍比較傳統,龍頭都係用竹紙紮。傳統既龍身花紋係同布縫上去,而比賽龍既龍身花紋,為求輕巧,都係嚮布上畫出黎既。而家大部份都係採用畫上去既方法,甚至係電腦配合縫出黎。
南龍既動作,通常有盤圈、S彎、龍頭越過龍身等等。
[編輯] 北龍
北龍係江北一帶發展出黎既風格。
以龍身黎講,北龍龍頭比較細同輕巧,用料可以係傳統既紙紮,或者比較新穎既用輕身既膠質,以便作出多花款既動作,譬如:左右翻騰等等。有別於南龍,北龍既動作範圍細好多,故而所要求既體力亦相對降低。
北龍既動作,通常都適宜嚮漆黑環境中進行。亦因為咁樣,製作北龍既物料都係會螢光。
目前,北龍係世界上比較流行。係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星加坡等地方,都經常舉辦舞龍既龍藝賽事同表演。
[編輯] 發展
- 美國拉斯維加斯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既演出Dralion,就有龍獅作為主角,係西方人對東方文化傳譯既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