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話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台山話屬粵語四邑方言片,係四邑話嘅代表語言。好多情況下台山話就係四邑話嘅代名詞。
台山話 |
|
---|---|
使用地區: | |
主要分佈: |
啲*廣東省江門市 |
使用人口: | 廣東省四邑地區同國外華人社區中嘅的華人 |
語系: 語族: 方言大區: 方言片: 語種: |
漢藏語系 漢語 粵語 粵語四邑片(四邑話) 台山話 |
目錄 |
[編輯] 分布範圍
台山話(四邑話)主要分布喺中國大陸廣東省江門市(原稱四邑,後因鶴山加入改稱五邑)嘅新會、台山、開平、恩平四縣(市),以及江門市區、鶴山嘅部分地區,大陸以外嘅華人社區(尤其是北美)。江門市區講帶有好多五邑話發音特點在內嘅白話。
[編輯] 江門五邑介紹
江門五邑流通的一般都係台山話同白話。台山係一個著名的僑鄉﹐海外台山華僑130萬﹐台山本地區人口110萬。出名的藝人﹐如Beyond樂隊的黃家駒兄弟﹐陳百強等等都係台山人。
[編輯] 語言特點
[1]台山話(四邑話)係粵語各種方言中相當之具有特色嘅一種,與廣州話差異明顯。差異既表現喺語音上,也表現喺辭彙上。
[編輯] 語音
同標準粵語一樣,台山話保留咗許多古漢語語音嘅特點。在某啲方面比標準粵語保留嘅成分更多。例如,它完整保存咗四種入聲,“北白伯百”四個字音調都唔同(粵語中百、伯同音)。
台山話共含9個音調,參考粵語音調分別記為陰平/陰去(衣/意)、陰上(倚)、陽平(移)、陽上(以)、陽去(易)、中入(百)、陰入(北)、低陽入(伯)、高陽入(白)。採用五度標音法時,這啲音調嘅調值分別爲33、55、11、21、32、33、55、21、32。同粵語相比,調值有所改變,合併咗陰平和陰去,而原來合併為中入音嘅低陽入則保持獨立。
聲調 | 陰平 (中平) | 陰上 (高平) | 陰去 (中平) | 陽平 (低平) | 陽上 (低降) | 陽去 (中降) | 陰入 (高促) | 中入 (中促) | 低陽入 (低降促) | 高陽入 (中降促) |
調值 | 33 | 55 | 33 | 11 | 21 | 32 | 55 | 33 | 21 | 32 |
粵語調值 | 55/53 | 35 | 33 | 21/11 | 13 | 22 | 5 | 3 | 3 | 2 |
編號 | 1 | 2 | 1 | 3 | 4 | 5 | 6 | 7 | 8 | 9 |
代號 | • | - | • | * | > | ' | • | - | > | ' |
漢字舉例 | 衣 | 椅 | 意 | 移 | 以 | 易 | 北 | 百 | 伯 | 白 |
拼音(標示調類) | yi1 | yi2 | yi1 | yi3 | yi4 | yi5 | bak6 | bak7 | bak8 | bak9 |
國際音標(標示調值) | ji33 | ji55 | ji33 | ji11 | ji21 | ji32 | pak55 | pak33 | pak21 | pak32 |
此外,台山話仲有變調現象,主要包括三種情況:
- 升變調,將一字嘅調值在最尾升到最高。除陰上和陰入外,其他音調都可以升變調。除入聲外仲有4種可升變調嘅音調,令到實際發音嘅調式增加4種:
而入聲變調時,會在最尾一字後尾加上一個e55音節。甚至有時非入聲字變調亦可拉長出一個e55出來,意思不變。例如該21欸55=該215。 呢種變調應用廣泛,常用於名詞詞尾(包括單音詞)。學者鄧鈞認爲相當於現代標準漢語嘅兒化現象。
因爲欸e55呢個字有時跟喺動詞後面做助詞,形式上同升變調相似,亦有類似簡化為音調改變嘅現象,因此需要辨析。例如:跟欸我=跟著我,講得快都會變成跟35我。這種情況因爲欸字有語法含義所以同名詞嘅變調唔多相同。至於兩種形式相似嘅變調係咪有聯繫則未有結論。
- 高平變調,將一字嘅聲調根據原讀音係咪入聲分別變爲陰上或陰入,調值55。用於某啲辭彙,往往因為台山話嘅33調值部分對應於粵語嘅55調值,因此喺部分辭彙中沿襲音調。例如“上高”(上面)後一字音調同粵語。此外,這種變調喺標準粵語中亦廣泛存在。
- 低降變調,將一字的聲調根據原讀音係咪入聲分別變爲陽上或低陽入,調值21。特點如下:
-
- 可用於對現有嘅字進行轉義,如竇字用於“窩”、“洞穴”等意思或作量詞時使用低降變調,用於其他含義用正常調值32。
- 有時被變調嘅字意義完全唔變,但喺不同嘅配搭有不同嘅讀法。例如“章魚11”嘅魚字唔變調,“墨魚21”嘅魚字變調。
- 被變調嘅字可以出現喺詞語開頭。例如:木32工->木21頭
- 低降變調後仲可再升變調,如“買魚215”。
此外,仲存在一啲零散嘅變調現象。台山話嘅變調研究目前尚不充分,處於歸納階段,關於何時使用何種變調,仲未有好明確嘅總結。
台山話將古音以t為聲母嘅字(如打)變成零聲母,因此會有大量零聲母嘅字。當呢啲字跟住一個鼻音音節時,就會連讀成一個音節。另外還有一些類似的音變。
此外,某啲字詞往往有文白兩種讀音,而部分字詞嘅發音沿襲或仿照粵語發音而唔係跟循本地發音。
[編輯] 語法
台山話喺語法方面一個突出嘅特點,就係人稱代詞單複數的表達。同標準粵語以及現代標準漢語唔同,它唔用詞尾(粵語“哋”,標準漢語“們”)區分,而喺通過變調、變音等內部屈折來表示。另外,指示代詞中表示“呢”和“呢度”的“該”,表示“果”和“果度”的“恁”亦通過屈折來區分[6]。
- 人稱代詞:我ŋɔi33(單)->我ŋɔi21(複);你ni33(單)->你niεk21(複);佢k'ui33(單)->佢k'iεk21(複);另有一個“非特指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人哋”或者“第個”:惗niεk55,可以單獨用,亦可以組成“人惗”,意思一樣,無單複數。注意其發音除音調外同複數嘅“你”相同但意思完全不同。
- 指示代詞:該k'ɔi21=呢 -> 該k'ɔi215=呢度;恁nen21=果 -> 恁nen215=果度
- 疑問代詞:乃nai21=邊 -> 乃nai215=邊度
曡用形容詞方面,台山話可以將兩個字重疊,其中一個升變調,以表示程度。一般第一個字變調,表示程度加強,第二個字變調,表示程度減弱。如“紅紅”可以表示“非常紅”(紅15紅11)或者“有啲紅”(紅11紅15),取決於邊一個字有變調。
兜字係台山話特有量詞,粵語和標準漢語均作“棵”。粵語量詞“啲”被細分成兩個,倷(nai55)和伱(nit55)程度不同,前者要比後者表示更多嘅數量,至於“啲多”就變成“伱子”(nit55du35)
句法方面,大部分同粵語相同,但下面呢個係台山話特有嘅句型:
- 我都聽唔見句。(我一句都聽唔到)
[編輯] 辭彙
以下詞彙為台山話部分特有詞彙和俗語:
- 打暴:第一次
- 法嚹:窿嚹,法字讀陽上(21)。
- 險過老鼠噬貓鼻:俗語,形容極度危險。
- 斧頭唔大柄大:俗語,形容某件事情次要部分的開銷比主要部分的還高。
- 三個狗仔數過夜:俗語,比喻做事慢。
- 跟著好人做好人,跟著生婆學拜神:生21婆,即神婆,替人作法事或算命看相等嘅女人。
- 喃譕佬遇到狗—冇細符:歇後語,喃譕佬,指專門替人作法事的道士或和尚;冇細符=沒辦法,同粵語冇嗮符,但在此細字語帶雙關。
- 未見過大蛇屙屎,生鷄漏蛋—少見多怪:歇後語,生鷄指未經閹割的公鷄。(粵語亦有大蛇屙尿一說,但呢個較爲完整)
[編輯] 代表語言及方言
台山話(四邑話)係以台山台城鎮為中心嘅,越偏離這個中心嘅發音就越接近於粵語粵海片(廣州話)。因此,鶴山與江門市區嘅口音更接近於廣州話。台山話嘅代表語言為水步話,發音同白話嘅區別比其他台山話更加大。
[編輯] 花絮:日月潭
台山話中日同月兩個字好容易造成混淆,但這兩個字並唔同音,甚至差別唔算好細。但係由於各地方言嘅差異,開平赤坎片嘅方言中月字嘅讀音啱好同台山水步片方言中日字同音。咁啱向開平市操這兩種口音嘅人都好多。於是“三個月”嘅個字常因連讀省略,同“三日”混淆。遇到此情況,請務必要對方講清楚,中間係咪有個“個”字,因爲“三個日”係不合語法嘅。呢度對初學者來講係一個可能會遇到的“潭”(氹),故名為“日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