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照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92版因私普通護照封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92版因私普通護照封面

護照係由國家政府頒發嘅正式証明文件或者証書,用嚟証明一個人係嗰個國家嘅公民。申請咗就等如有某個主權國家所頒發嘅權力,護照更關係到一個人係國外嘅法定權利同埋加入某國國籍嘅權利。喺護照上面通常都有持有者嘅相、簽名、出生日期、國籍同埋其它個人嘅證明。而家有好多國家發展緊生物識別技術,用嚟進一步確認一個人本護照係咪合法持有。

目錄

[編輯] 歷史

護照,呢這個詞係西方嘅來源並唔係來自海港,但係中世紀歐洲嘅一啲文件可以由當地嘅統治力量頒發畀旅行者,而一般包括持有者可以通過嘅城鎮嘅名單。呢種制度延續到法國,例如,直到1860年。係呢段時間入面,護照並唔係旅行到海港嘅必須品,呢樣野同自由貿易有關,但係需要護照從海港去內陸城填。早期嘅護照經常係咁,但唔係一直都係咁。呢啲護照包括持有者身體嘅描述,而照片係直到20世紀前十年,先加埋上去嘅。

清朝嘅護照
清朝嘅護照

中國大陸嘅歷史入面,唔同歷史時期會有不同嘅稱呼,例如稱為符、傳、過所、公驗、度牒、路證、通關文牒、安全證書、通行證等。到左清朝,會根據通行證件嘅證明身份、提請邊境關防檢查機關予以“保護”和“關照”、給予通行嘅便利同埋必要嘅協助嘅功能,而將“PASSPORT”呢個詞,係1845年首次譯左做“護照”,仲用到今日。

係世界大戰之後,國際聯盟、聯合國同國際民間航空組織,頒佈左係護照嘅設計同埋特徵嘅指導標準,呢啲指導好大方面上形成左現代嘅護照。近幾年就有MRP(Machine Readable passport, 機器都讀到嘅護照)統一規定持照人嘅資料頁係封面嘅內側頁,並有可利用掃描方式讓電腦可判讀嘅資料,節省到係海關證照查驗時所需嘅時間。

係近幾年,有一種形勢將生物信息引入護照入面,以改進身份嘅安全性。咁樣就提出左一個疑問,係咪某啲技術都可以有效地改進護照呢?由於缺乏可靠嘅結果,美國已經延遲左引進這項技術。

[編輯] 護照嘅種類

  • 因為旅行目的嘅公民,頒發嘅係普通護照。
  • 頒發畀外交人員嘅係外交護照,用來證明他們係所屬國家嘅外交代表。佢地享受佢地執行任務時嘅外交特權同豁免權(當所屬國家承認佢地係外交使團中嘅一份子)
  • 服務護照發放畀外交使團入面嘅專業同行政人員,好似大使館同領事館嘅隨從人員,呢啲人擁有嘅外交特權同埋豁免權比外交人員少。詳細嘅規定左係維也納外交保護公約。
  • 某啲國家向因為公務旅行目的嘅政府官員頒發公務護照,呢個取決於國家之間嘅協義,某啲例子入面,持有公務護照嘅外交送信人員可能需要簽證,但係,持有服務護照嘅外交送信人員唔需要簽證,某啲例子入面,公務護照持有者可能會得到免簽,正常護照持有者則需要簽證。
  • 團體護照好似像學校團體旅行咁,包括左係旅行其間嘅所有細佬仔。

護照通常係國際旅遊中都必定要用到,通常係國與國之間嘅邊境時需要使用。但係有啲時候,某啲國家嘅公民出境到另外一個國家時,由於國與國訂立左某啲契約(如歐盟),可能就唔需要出示護照,但又有可能會以其他身份證明文件來證明身份,如駕駛執照,個人身份證,護照上嘅簽證。

有啲國家為左控制人口嘅流動,制定左一種叫做“戶籍”嘅證件。舉個例,如:蘇聯嘅Propiska,所有嘅公民都會擁有咁樣嘅一個證件去控制人口流動。Propiska係蘇聯政變後嘅俄羅斯得到左保留。

同常用身份證明文件一樣,護照好容易畀人盜竊以及偽造。

[編輯] 喺國境內需要護照先可以去第二個地區嘅例子

  • 英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香港同澳門特別行政區發行它們自己嘅護照同有自己嘅一套入境規例,有啲國家同地區對呢兩個地區採取免簽證政策,同時中國內地嘅居民都需要類似護照嘅通行證來到達香港同澳門特別行政區。港澳居民如要進入中國大陸,唔可以用港澳簽發嘅護照入境,而須另行申請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回鄉卡)。
  • 蘇聯

[編輯] 參閱

  • 簽證
  • 假冒證件
  • 生物特徵護照

[編輯] 外部連接

Wikimedia Commons有媒體同下面嘅題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