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嘴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尖沙嘴,簡寫做尖沙咀,係香港九龍半島南面嘅一個地方。今時今日係市區商業同旅遊地區。香港好多大型文化設施都係起喺呢個區。原尖沙嘴只係舊水警總部凸出來一個山仔,未填海之前三面都係海,周圍有沙灘。尖沙嘴係以前係貨運中轉站,貨物都經尖沙嘴運過對面海,又或運出口。古代呢度曾經係運香樹產品,有香埗頭之稱。今時今日尖沙嘴已經九龍係主要商業區之一,好多公司都有寫字樓響呢區。尖沙嘴亦係旅遊區,有好多世界各地唔同人出出入入。其中近彌敦道重慶大廈有各色人種逗留而出名。
尖沙嘴漆咸道南東面原本係海,響1960年之前係海。填海之後,呢塊新填地就叫做尖沙嘴東。
[編輯] 地名
尖沙嘴嘅嘴,地理上係伸出水面嘅一塊地,好似雀仔個嘴突出來咁。而尖沙嘴個嘴就正正佢對住香港島中環一帶,隔住維多利亞港。
民間人士為咗貪方便,就用咗同音字咀嚼個咀代替個嘴字,咁就有尖沙咀個寫法。呢個寫法響尖沙咀地鐵站起好之後就漸漸流行。呢家香港啲後生仔女好多時都會稱呼尖沙嘴做「老尖」或者「尖嘴」。
[編輯] 歷史
尖沙嘴最早響大明時粵大記裏面。因為尖沙嘴相對於以前省城廣州,位置比較偏,亦都唔係城,所以唔會有好多記載。饒宗頤響佢篇港九前代考古雜錄,就講話粵大記圖上嘅尖沙嘴係一條村。新安志亦都有尖沙頭呢條村名。呢條村到咗英國人發展尖沙嘴先至消失。
不過響英國文獻1863年地圖上面,尖沙嘴係舊水警總部嗰個尖,尖後面一直到今日九龍公園都係山。另一邊今日天文台山。而個尖東面突出坐山仔,即係今日嘅大包米。而大包米到天文台山之間嘅潻咸道,就係當時嘅海皮沙灘。都而呢個尖同大包米係夾住個灘,叫尖沙嘴灣,或就咁沙嘴灣。而個三座山之間都係田。田裏面近大包米有尖沙頭呢條村,近天文台山海皮有尖沙圍。
大明同大清指尖沙嘴對出海面做中門,因為呢度比起其他兩邊窄,好似個海峽咁。之所以叫中,就係佢東面有鯉魚門,西面有急水門(今日汲水門),啱啱響中間。
響大清割讓九龍畀英國之前,呢度個地方都有幾條村。新界運來嘅香木會集合到尖沙嘴運出口。另有一講法係會再運到香港島石排灣先出口。所以,呢度就有另一個名叫香埗頭。
1839年,英國海軍軍人響尖沙嘴打死村民林維喜。清政府要求交人,不過英方拒絕要求。呢個亦都係引發鴉片戰爭嘅開端。響同年戰爭爆發,英國人想攻入九龍半島,不過畀響官涌同尖沙嘴兩個炮台嘅守軍頂住。
1860年,英國得到九龍半島,就開始點去規劃呢塊地方。1884年,香港天文台就起響天文台山。1888年,天星小輪就開始行中環到尖沙嘴呢條航綫,之後尖沙嘴就一直好繁榮。初頭尖沙嘴好多地方都只係畀西人住。去到20世紀初,唐人先入呢區住。而西人就搬去高嘅地方住。所以原本西人屋因為多華人響度,拆得就拆,起高啲密啲容納多啲人。響海邊全部都係碼頭貨倉。呢個時候,尖沙嘴發展都係麼地同埋遮打兩位商人做主力。
響呢段期間,英國人亦都同尖沙嘴改咗個名,叫九龍角(Kowloon Point)。不過呢個名中文好少用,英文亦都好多時用返本地名。最尾個名都畀人遺忘。
去到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英段就再始行。不過響尖沙嘴嘅九龍總站就要到1913年到1915年先搞掂。成個站都係起響填地,塊地就響原尖沙嘴,即係舊水警總部同埋大包米之間同埋對出。同條鐵路一齊起嘅重有漆咸道,同條鐵路拍住來行。當時都有紅磡火車站,不過就槍會山兵房,響正同柯士甸道交界位。另一條路梳利士巴利道(今日梳士巴利道)都差唔多時期起好。而總站入啲嘅新填地,1928年就起咗尖沙嘴一大地標,半島酒店。
九龍車站響1978年搬去紅磡,即係今日紅磡車站。路軌月台乜鬼都拆晒,淨返今日另一個地標,尖沙嘴鐘樓。淨低塊地就起咗香港太空館同埋香港文化中心,重有新世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