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六四事件係中國八九民主運動嘅結局,係關於1989年6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暴力鎮壓響北京天安門學生運動。六四事件又叫 六四風波、六四屠殺、天安門屠殺、天安門事件或者就咁六四;而八九民主運動又叫做八九民運、八九學運、八九學潮、中國官方稱之為動亂,反革命暴亂,風波。
目錄 |
[編輯] 八九民主運動
係1989年4月15日至6月4日間同埋其後一場發生喺中國大陸嘅政治事件,以大規模嘅學生、民眾嘅遊行同埋示威運動開始,但係學生團體同政府之間喺交涉中未能達成共識同埋政治妥協,最後以政府召集軍隊武力鎮壓造成若干(具體數字唔詳細,有由幾百到千幾嘅版本)市民同學生死傷而告終。一般認為事件嘅中心係北京嘅天安門廣場,此外上海等好多城市都喺呢一期間進行咗表達各種政治主張嘅示威遊行。一般政治評論家認為呢次事件導致咗自1978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嘅政治改革步伐嘅停步甚至係倒退。而事件中嘅眾多爭論時至今日都仲未解決。
[編輯] 六四死亡人數
关于死伤情况,一般认为死伤主要发生于军队往天安门推进途中,但对于天安门广场内的死伤情形,则有不同说法。柴玲6月8日的录音讲话提到,“有人说同学死了两百多,也有人讲整个广场已经死了四千多。具体的数字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中共政府在六四发生以后,多次通过发言人和军队的官员在电视上否认6月4号天安门上死了一个人。但是当时的北京医院却都人满为患。至今,中共政府也没有公布六四死亡人数及名单。丁子霖教授因为她自己17岁的儿子蔣捷連也在6月3号晚间不幸被枪杀,所以她自己开始和死难者家属联系,收集六四死难名单。2006年六月为此,从原来的155位,增加为186位。
根据录像资料和中国官方记载,当戒严部队抵达天安门广场时,广场内仍有数千学生留守在纪念碑附近不肯离去,被军队包围后强制解散。刘晓波被拘捕后,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说:“未曾看见军队向广场上的学生开枪”(大意如此)。针对柴玲的说法,一直在天安门广场留守到最后一刻的台湾歌手侯德健在纪录片《天安门》中说道:“事实还不够么?为什么要用谎言对抗谎言?”。然而,丁子霖在寻访死难者时发现,清场过程中军队曾向广场内学生开枪并杀死了学生,如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程仁兴,被戒严士兵乱枪打死在广场中心的国旗杆下;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硕士研究生戴金平,被枪杀于纪念堂附近。
据当时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在《关于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情况报告》称“在几天的暴乱中”“戒严部队战士、武警战士、公安干警负伤六千多人,死亡数十人”“有三千多名非军人受伤,二百余人死亡,包括三十六名大学生。” 中共控制的新闻媒体发表过有些解放军官兵被愤怒的群众焚烧以后的录像和照片。死亡的军人,后来被中央军委授予“共和国卫士”的称号,共十人,其中六人是在长安街翠微路口转弯时因车速过快而翻车,油箱擦地起火死亡。海外媒体的报导则多称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戒严部队死亡十多人。多数北京市民和学生及独立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为中国政府暴力镇压和屠杀和平示威的学生与市民,世界上也有媒体将之称为“六四屠杀”或“天安门屠杀”。中国政府则声称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取得镇压反革命暴乱的伟大胜利”(见当时《人民日报》及《解放军报》)。
全部的死亡人数及名单只可能在平反六四以后,才可能让世人知晓。
[編輯] 喺中國各地嘅情況
当时的学生运动起源于北京,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随后迅速发展到中国各地。在中国各地都有学生和其他行业的人民上街游行示威,支持在北京的学生。因为中共中央没有一致的看法,各地方政府和单位在当时,对民运的态度都有所不同。有纵容,有支持,有保持沉默。在其他各地的学生运动,随着六四事件的发生,而自行结束。并没有发生多少流血事件。
当时的中国新闻媒体也得到了一次少有的开放和自由,他们的报道非常热烈。很多报纸杂志对于学生运动的报道都是非常积极,支持他们的运动。很多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甚至加入了游行队伍。但是后来随着事件的恶化,新闻媒体的报道从支持,逐渐转向和中国共产党的口径一致。还有一些报纸因为言论太过激烈,而被关闭。
[編輯] 天津
[編輯] 上海
上海的《世界經濟導報》的創辦人及主編是一位70多歲的欽本立。這個刊物倡導民主思想。胡耀邦去世后的第四天(4月19日),《導報》的編輯們舉辦了一個研討會。欽本立認為研討會的內容應該帶有實質性的東西而不是一般的哀悼之詞。這得到与會者的認同。會上戴晴談到中國共產党七十年來的歷史和几位總書記的命運。她說党的總書記都沒有好下場,因為都是「非程序權力更迭」。
4月20日,上海市委宣傳部得知,《世界經濟導報》將開辟專欄悼念胡耀邦。宣傳部長陳至立隨即告訴了江澤民。由于内容敏感,曾慶紅与欽本立討論第439期《導報》清樣問題時,要欽本立刪節五百字,主要是嚴家祺、戴晴等人的發言。當江澤民和汪道涵硬壓軟勸要欽本立同意刪節時,卻發現十几万份報紙都已印好了,并且四百份已批發給個体報攤。此外,還有相同數量報紙直接送往北京了,最后才追回兩万份,但已經造出影響。4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后,江澤民召開的市委書記緊急會議。同日在有一万四千名党員參加的大型集會上江澤民宣布停止欽本立的領導職務,并決定對《導報》進行整頓。4月27日,江澤民派劉吉、陳至立負責的「上海市委整頓領導小組」進駐《導報》。撤除具有獨立意識的欽本立《世界經濟導報》總編職務的活動。
上海学生有很多学生参加了罢课。
[編輯] 南京
南京很多高校学生都到南京市中心鼓楼广场,新街口广场进行游行。在鼓楼广场的旗杆上,挂上了一个白旗,上书一个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在六月二号,在全校大会上,发表了给北京的公开信,支持学生的民主运动。该校学生也去鼓楼广场参加了游行。同时,有些高校的学生为了让工人们也加入罢工,有段时间会到主要交通接口阻拦交通。在这段时间,由于学生运动,南京的公共汽车服务不得不中断。对南京市民交通带来不便。
[編輯] 杭州
[編輯] 東北
[編輯] 廣州
[編輯] 香港
香港很多人民走上街头,游行。并且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了烛光晚会。当时的香港总督也支持民运。1989年5月27号,香港歌星, 影星在跑馬地召开了声援学生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的集会,30萬人参加。鄧麗君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侯德健 龍的傳人 張明敏 我的中國心 。
六月五日清晨,中银集团所属的十三家分行门口排起了长龙,发生了中银集团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客户挤兑,当天提出款项五十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此次挤提使中银集团元气大伤,而这次挤提亦是自1965年广东信托银行倒闭及恒生银行挤提事件之后最严重的挤提事件。
[編輯] 澳門
Image:Portuguse macau flag.gif
六月五日,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及其属下的十六家支行门口,一早就排起了长龙,发生了自1950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客户挤提现象,当天提出款项3.3亿港元。
[編輯] 台灣
台湾的人民也有游行,支持大陆学生。在六四前夕,台湾歌星们因此而创作了一个歌曲 历史的伤口。台湾政府作为支援大陆民主运动的特别措施,公布了四项措施,其中有:向放弃中国护照的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发放中華民國护照;向这些留学生和学者提供学费和生活补助。
[編輯] 其他地區
[編輯] 世界各地嘅情況
轟轟烈烈嘅六四,唔單止喺中國大陸造成好大嘅影響。而且引起好多國家嘅注意。唔同程度上影響到其他國家。好多世界各地嘅華人都到當地嘅中國領事館,進行示威遊行,聲援北京嘅學生運動。世界各地嘅傳媒齊集北京,隨時報導事態發展。開始嗰陣,中國大陸政府准許世界各地嘅新聞媒體喺天安門用衛星傳送新聞。後來隨住事態日益嚴重,喺六四嗰陣,突然切斷佢哋嘅衛星信號。
[編輯] 亞洲
[編輯] 日本
六月六日起,日本三和银行、大和银行、住友银行、日本生命保险公司、松下电器公司、西武百货、三越公司等驻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办事处人员被指示回国,当天有一千一百六十三名日本人回国。
六月七日,日本首相宇野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说:“在中国的日本人有八千三百人,今天已指示他们撤离。”“中国的情况令人忧虑。不能把枪口对准国民。”“要召见中国大使,正式转达政府的严厉见解”。下午,外务省事务次官村田约见中国驻日大使杨振亚,声明“对于造成流血惨案的中国政府行为,从人道上来说是不能允许的。”同日,中国戒严部队因向外交人员公寓开枪,三名日本使馆人员住宅遭枪击,日本驻华大使中岛向中国外交部提出强烈抗议,当天有一千七百七十四名日本人离京。同日,日本官房长官盐川宣布“为了彻底保护在中国的日本人,已向居住在北京的日本人发出了避难劝告”,并表示实施两项政策:“一、通过红十字会提供药品等紧急援助;二、延长在日本的中国留学人员在日本的逗留日期”。
[編輯] 北美
北美地區嘅華人喺中國領事館進行遊行示威,支持學生運動。
[編輯] 美國
刚开始的时候,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美国新闻媒体的关注。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媒体开始派他们的老派电视新闻评论员,例如,CBS 的 Dan Rather, ABC 的 Peter Jennings 等长期在天安门,向美国观众随时报道有关新闻。
六月六日,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玛塔特怀勒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政府准许所有旅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在其签证到期后继续留在美国,而不改变其身份。当时大约有四万五千〇八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出于各种不同目的滞留在美国。
六月七日,由于中国戒严部队向外交人员公寓开枪,美国大使馆下令外交人员家属全部从北京撤离,一百二十五人离开中国。
八日,美国国务卿贝克说“中国的权力斗争正在进行,局势极不明朗,以致无法断定谁在执掌政府的权力”,并“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普通公民尽快离开那个国家”。同日,纽约市长郭德华宣布中止同北京的姊妹城市的关系,并建议市政委员会命名纽约市第四十二街和第十二大街的交叉路口为天安门广场。
在以后的日子里,美国总统布什 George H. W. Bush又公布了一条法令,允许在1990年四月前到美国的中国公民申请美国永久居留身份证。使得有些并没有参加民运的中国公民因此获得了美国绿卡。
[編輯] 加拿大
[編輯] 南美
[編輯] 歐洲
[編輯] 澳洲及新西蘭
[編輯] 非洲
[編輯] 中國大陸嘅聲明
[編輯] 其他國家地區及組織嘅聲明同制裁

六四事件後西方各國一致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但持續唔夠一年,出於包括自身經濟利益嘅各種考慮,喺同中國政府達成妥協嘅情況下,1990年部分國家陸續恢復同中國嘅接觸及正常經貿關係,1989年之前進行嘅軍事合作被全面中止。
六月五日,外務部發表聲明,“關注事件”,並希望“局勢不致進一步惡化而能和平噉解決”。
- Template:SIN
政府對中國事態不予置評。自五日起,數以千計嘅新加坡人紛紛去中國銀行擠兌。
總統李登輝發表聲明:“為抗議中共用武力鎮壓大陸嘅民主運動,呼籲全世界所有愛好自由,重視人權嘅國家同人士,對中共暴行給予最嚴厲嘅譴責。”對中國大陸同胞給予一切可能嘅支援,並與中共作徹底嘅決裂。國防部於當日下令“停休返防,迅速進入備戰部署”。作為支援大陸民主運動嘅特別措施,公佈了四項措施,其中有:向放棄中國護照的在外國嘅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發放中華民國護照;向這些留學生和學者提供學費和生活補助。
六月五日清晨,中銀集團所屬嘅十三家分行門口排起咗長龍,發生了中銀集團成立以來最大嘅一次客戶擠兌,當天提出款項五十億港元,創歷史最高紀錄。此次擠提使中銀集團元氣大傷,而這次擠提亦是自1965年廣東信託銀行倒閉及恒生銀行擠提事件之後最嚴重嘅擠提事件。
文禮治總督發表聲明:“在這時刻,我認為適宜發表嘅談話就是,使用武力對付手無寸鐵的群眾是不可以接受嘅,而且不是一項適當嘅措施。”六月五日,在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及其屬下嘅十六家支行門口,一早就排起咗了長龍,發生了自1950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客戶擠提現象,當天提出款項3.3億港元。
[編輯] 香港參與嘅情況
香港很多人民走上街头,游行。并且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了烛光晚会。当时的香港总督也支持民运。1989年5月27号,香港歌星, 影星在跑馬地召开了声援学生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的集会,30萬人参加。鄧麗君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侯德健 龍的傳人 張明敏 我的中國心 。
六月五日清晨,中银集团所属的十三家分行门口排起了长龙,发生了中银集团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客户挤兑,当天提出款项五十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此次挤提使中银集团元气大伤,而这次挤提亦是自1965年广东信托银行倒闭及恒生银行挤提事件之后最严重的挤提事件。
[編輯] 澳門
Image:Portuguse macau flag.gif
六月五日,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及其属下的十六家支行门口,一早就排起了长龙,发生了自1950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客户挤提现象,当天提出款项3.3亿港元。
[編輯] 對香港嘅影響
对香港关系而言,由于香港对北京学生运动的支持,原本与中国政府同一阵线的民主派,在六四事件发生后与中共分道扬镳,香港民主党前主席李柱铭、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简称支联会)主席司徒华及著名作家查良镛(笔名金庸)都愤然辞去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这亦埋下了香港人与中国中央政府之间的不信任。
六四事件引发了港人大规模的移民潮。雖然1990年代初西方许多国家的经济疲软,使不少香港人在取得西方国家的护照之后又一度回到香港定居,但隨著回歸後香港經濟急轉直下,這些人很多又再离开香港。另一方面,這批新移民所帶來的龐大現金儲備和稅收,亦為這些國家的經濟重新注入活力。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因為香港移民的資金而使經濟得以反彈,從而吸引更多來自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如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韓國的新移民。
在六四事件發生後,香港教育界擬在1989年6月7日發動全港師生遊行,藉以表達對六四事件的哀痛,後來香港教育署宣佈1989年6月7日全港學校停課一天,遊行告吹。
另一方面,當時香港民間發起了一次超過一百萬香港巿民參與的支持北京學生運動的六四遊行,是香港開埠以來最大型的政治活動,由此開啟了香港巿民參與政治的意識,標誌了香港公民社會的開始。此後每年六四周年香港都會在維多利亞公園举办纪念六四遇难者的烛光晚会,同时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政治遊行爭取政治上的發聲。其中兩次最重要的大型遊行,分別是2003年7月1日的反對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與要求董建華下台的香港七一遊行,據主辦單位稱有50萬香港巿民參與;以及2005年12月4日爭取普選立法會與行政長官的政治遊行,據主辦單位稱有25萬香港巿民參與。由六四開始,乃至七一与一二四等,三次政治遊行是香港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為防止香港市民“借集會來攻擊中央”,港澳工委曾多次發動屬下的左派公會,預先訂下維園的各個足球場進行活動,以圖阻撓紀念的進行,但都不成功。
另一方面,由於中共在承諾不會對學生“秋後算帳”之後,竟然採取了比“秋後算帳”更嚴厲的血腥鎮壓,使香港人對中共採取不信任態度的人亦愈來愈多,深怕今時今日的承諾,他朝對方會反口。
[編輯] 平反六四嘅有關內容
正如台灣嘅二二八事件,雖然發生喺好耐之前,最後都獲得平反。好多人無論係喺中國大陸,定係海外各地,都希望中國共產黨能夠平反六四。中國官方對事件嘅講法經過由“暴亂”到“動亂”最後到“風波”嘅轉變。更加中立而為外界所接受嘅講法可能係“六四事件”。大陸網絡而家封鎖咗一切關於六四嘅報導,似乎六四從來都冇發生過咁。可以睇出,中國共產黨對呢件事嘅睇法又再出現變化。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喺2005年,就堅持六四不翻案,統一不能談。
[編輯] 六四以後世界各地嘅有關活動
喺中國大陸,根本冇辦法設立六四網站。對於六四嘅研討,資料嘅收集,同網站嘅設置,基本上都係海外華人同埋有識之士喺度做。美國嘅公共電視台亦制作咗關於六四嘅紀錄片。好多以前參加民運嘅人士都已經離開咗中國。只有一啲人仲繼續參加中國嘅民主運動。世界各地嘅華人地區,仍然有關於六四嘅會議,紀念活動。
[編輯] 香港
自从"六四"之后,香港每年都有纪念晚会,纪念"六四"死难者。
2003年,大约五万名香港人,在六月四号晚上, 参加支联会主办的烛光集会, 悼念天安门事件十四周年,同时反对香港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支联会主席司徒华表示, 即使有关法例通过,集会也不会停办。[反对23, 母忘六四]是当年六四烛光悼念集会的新主题。一些以往没有出席集会的香港人, 当年也破例。群众坐满了维多利亚公园五个足球场。支联会也播放了民运人士丁子霖和学运领袖王丹的讲话。在支联会的烛光晚会开始之前,香港的天主教团体在维多利亚公园的另一角落,举行祈祷会,有三百多人参加。祈祷会名为[民主中国],主题是[倾听良心的呼声, 舞动生命的热情]。一向给人敢言印象的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为中国大陆的人民祈福,也表达了他对中国民主改革的盼望。
2004年6月4日,估计有八万多人参加了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六四"十五周年纪念晚会。是1993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上百名"自由行"的大陸民眾在香港參加被中國禁止的"六四"紀念活動,創下了歷年的最高紀錄。組織者說收到了許多人民幣捐款,這顯然是有一些大陸民眾參加了這一晚會。收到了大約四千元人民幣捐款,這遠比他們在過去舉辦的"六四"晚會多,過去只是收到一、兩百元人民幣。自一九八九年以来,受访者平均参加了五点八次「六四」烛光晚会;四日晚参加集会的十五岁或以上市民中,29%属于首次参加,12%每次都有参加;而回归以来每次都有参加者,则占22%。
2005年,六四事件十六周年,支联会晚上八时在维园举行烛光晚会,晚会开始后不久,到场的市民坐满四个足球场。主题是以史为鉴,平反六四。大会播放六四事件录影片段,同时奏哀乐,稍后有献花、燃点火炬、致悼辞和默哀一分钟仪式。现场也竖立“民主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由于晚上有雨,参加者不少都举起雨伞,并点起烛光。在晚会开始前,有天主教团体在维园凉亭举行祈祷会,悼念六四。
2006年六四烛光晚会,仍然有四万四千人参加,参加人数和往年差不多。 根据香港大学民意计划,在上周四所公布的六四民调结果,在六四事件过去了十七年后,仍然有百分之五十三的市民,认为当年北京学生做法正确。有百分之五十六的市民,依然认为北京当局要平反六四。支联会近年的口号是,教育新一代,接好民主棒。
[編輯] 連出去
- 六四備忘錄
- 六四民運志
- 天安門
- 天安門電影
- 前線:天安門
- 時代週刊-"王維林"
- 《中國“六四”真相》
- 六四民運
- The U.S. "Tiananmen Papers"
- 悲壯的民運
- 血洗京華實錄
- 天安門母親
- 歷史的傷痕 - 勿忘“六四”
- “六四”十七周年專輯 自由亞洲電台
- 2006 聚焦香港:勿忘六四
- 《江澤民其人》五:封導報六四屠城
- 馬英九堅持 “六四要翻案”
- youtube.com 六四新聞,歌曲片段
- youtube.com 六四民運新聞採訪片段
- 台灣歌星1989年創作的歌曲-歷史的傷口
- 未解決錄像